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故国悲凉玉殿秋 > 第三十一章初战告捷

?    宣和四年八月,遵照徽宗诏令,大宋河北河东陕西多路将帅,纷纷向三关进发。徽宗要求,参战将帅和二十万大军,务必于九月初在三关会师。

    三关即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这三关,是大宋北方的边防要塞。瓦桥关在雄州西南,过了瓦桥关,宽阔的驿道,一直往南延伸到黄河岸边。益津关和淤口关都在霸州,两关一东一北,成犄角之势。大宋历朝都在这三关屯驻重兵,以防御北方铁骑南下。

    检校少傅河阳三城节度使刘延庆,接到诏书一看,皇上委任自己为都统制,感到有些吃惊,有些出乎意料。他来到河阳三城任职,才刚刚几个月。

    河阳三城,在洛阳以北,是北魏时期所建,三座城分别坐落在黄河南北两岸和河中沙洲之上。三城以两座桥梁相连,横跨黄河。从此地长驱北去,可达太原。南下,则洛阳近在咫尺。这里是防卫西都洛阳的军事重镇。

    刘延庆闻听皇上召见自己,便不敢怠慢,立刻启程,匆匆往京城汴梁赶去。

    五十五岁的刘延庆出身于将门世家,多次在西北与西夏作战,因战功累迁鄜延路总管、马军副都指挥。去年,出任都统制,率军跟随童贯赴东南,平定方腊,荣升节度使。

    刘延庆身材高大魁梧,表面上看,有武将之气概,其实xìng格比较温和,治军宽松,用兵谨慎,寡言少语。对于此次受命为都统制,率兵北伐,他心里很矛盾。

    一方面,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今年六月,种师道担任都统制,率军北疆巡边,兵败白沟,给自己留下一个前车之鉴。如果这次举兵能获胜,那么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就会超过种师道。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他知道,辽军的优势在于骑兵。宋军没有强大的骑兵,单靠步兵的血肉之躯来抗击金戈铁马,恐怕很难获胜。对付辽军,可不像对付方腊那么简单。

    隋唐时代,中原控制着北方诸多马场,战马有可靠来源,完全可以采取以骑兵对付骑兵的策略,来抗击北方游牧民族之来犯。但是,大宋时,形势发生了变化,契丹势力范围已经扩大,将北方马场蚕食殆尽,大宋骑兵一直难以壮大,以骑兵对付骑兵的策略无法实施,而又没有其他更有效的对付骑兵之手段,因此,在辽阔的平原上,步兵面对骑兵的冲杀,一触即溃,并不奇怪。

    这天,刘延庆来到皇宫,在延福殿朝见徽宗。

    徽宗热情洋溢地说:“平定方腊时,爱卿为都统制,曾立下大功。朕斟酌再三,决定再次委任爱卿为都统制,希望在收复燕山之役中,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说完,徽宗派人赐给刘延庆一条旌幢七宝金枪,一件御袍,还有一根sè彩斑斓的束带。徽宗对刘延庆寄予了深切厚望。

    刘延庆跪地谢恩,激动地说:“臣沐浴皇恩,衷心谨记陛下教导,定当赴汤蹈火,粉身碎骨,血沃燕山,誓将大宋旌旗,插上燕京城头!”

    刘延庆满怀信心地离开汴京,来到河间府拜见童贯和蔡攸。

    童贯是刘延庆的老上级,他握着刘延庆的手,热情欢迎:“你早就该来。去年,平定方腊之役,咱们合作很愉快,这回北伐契丹,希望你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刘延庆笑笑说:“契丹可不是方腊,他们是金戈铁马,不易对付。”

    “是啊,通过上次白沟之战,可以看出,契丹主力尚存,不可轻易进兵,要保存实力,要沉稳持重。”童贯深有感触地说。

    童贯将军队驻扎情况向刘延庆做了介绍,说:“现在大军已集结完毕,兵分两路,一路驻扎在古城,另一路驻扎在广信军。你的二公子刘光世已经去广信军了。”

    “那我就到古城去吧。”刘延庆感到纳闷,皇上不是要求都到三关会师吗?怎么另一路驻扎到广信军去了呢?但疑虑只藏在心里,并没说出口。

    刘延庆出发后,童贯和蔡攸也开始向雄州进发。

    童贯给王黼写了一封信,要求他把刘韐调走,把宇文虚中调来,接替刘韐。童贯现在越来越看不惯刘韐了。刘韐在宣抚司到处散布说,辽军实力不可轻估,战前必须做好充分之准备,不能仓促应战。刘韐说这些话,事前不商量,事后也不汇报,童贯便感觉此人与自己不一心,不能留在身边。

    王黼接到信后,很为难,他觉得刘韐是个军事人才,还是留在河北前线比较好。当年,西夏入侵,大宋西军统帅刘法不幸阵亡,朝廷急令刘韐出使延安代理帅职,刘韐jīng心组织,周密安排,一举击败西夏,威震边关,扬名军中。经过斟酌,王黼调刘韐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知府兼真定府路安抚使。

    宇文虚中接到任命,急忙离开京城,前往河北雄州。

    宇文虚中是大观三年(1109)进士,时任中书舍人。他北行途中,顺路考察了一下沿途州县的军备情况。到达雄州后,他又分别去广胜军和古城两地,实际察看了一下军队状况。回到雄州宣抚司后,他对童贯说:“太师,据下官近来观察,军备情况不容乐观。物资储备,攻城器械,军中士气,都存在问题。”

    童贯默然不语。

    宇文虚中以为自己既然担任行军参谋,就要尽职尽责,他经过一番思考,连夜写出了一篇《论收复燕山之利害》的文章,第二天一早就交给童贯。

    他在文章中写道:

    今遵奉睿算,yù尽复燕山或使纳土,临以大兵,假以岁月,固亦可致,但天生夷狄,不可尽灭,知彼知己,当图完全之策。不才殚jīng竭虑,筹算收复燕山之利害,议事如后,伏乞朝廷集议商酌。

    一、兵有胜负乃古今之常理,若十万大军出塞,攻取涿、易未拔,或虽得涿、易,而守备未完,人心未固,聚兵至燕,燕未肯下,相守半月以上,攻之不拔,后无援军,粮道不继,利害如何?

    二、若西夏与辽旧主天祚携手西来,而我军攻燕未下,相遇于燕城之外,利害如何?

    三、女真兵马现在中京,我军十万未必能合围燕城,若女真守约,不遣助兵入关,其利害如何?

    四、若我军未能下燕,而女真入关,一举而拔,掠为空城,以城归我,不惟缮守费力,又恐为其所轻视,如此则利害如何?

    五、今西夏以重兵压云中,狡诈窥伺。若契丹北为女真所拒,南为中国所弃,必与西夏相结,割地为约,积粮养兵,不惟王师入燕受牵制,亦恐他rì西北边事未有宁息之rì。如此则利害如何?

    六、若大军取燕不得,之后,却许之称藩,比之今rì未举兵之前许之,其恩威两全,利害如何?

    七、若果得燕地一府九州五关三十余县,筑寨建堡,营置守备,人员粮草,调拨措置,何所从出?其利害如何?

    八、女真兵马或为夏国劲兵所挫,或以久客远征,一旦归国,我未得燕,或得燕而守备未固,与女真大兵声势相远,其利害如何?

    九、若得燕之后,关外其他部族,依附险阻或通款天祚,或别立新君,则大军须久住燕山,永久jǐng备,其利害如何?

    十、若西夏大兵乘虚于陕西河东出没,其利害如何?

    窃以为今rì为国家计,须期永久安逸,不费兵马钱谷公私事力,坦然无北顾之忧,莫如与契丹通好,方为稳便。若兵连不解,征伐不断,劳费利害,不可不计。

    童贯看后,心里一惊,觉得宇文虚中果然虑事细密,想得很多,但他没立即表态。他觉得此时主张与契丹通好,不合时宜。

    蔡攸看后说:“有些虚饰夸张,但不妨送到朝廷,供陛下参考。”

    童贯摇摇头,说:“不要送给圣上了。不妨送给王相公看看。宋昭之事,难道忘了?”

    宇文虚中的文章,很快就送到京城。王黼阅后嗤笑一声,对幕僚张世礼说:“书生乱言,纸上谈兵。童太师怎能看上这样无用的书生?”

    张世礼建议说:“必须处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生。他刚去河北,就开始动摇军心,如此一来,军队如何出征?”

    都堂里有童贯的耳目。童贯获悉,王黼打算处分宇文虚中,便连忙给王黼写信,替宇文虚中讲情。王黼给童贯一个面子,只将宇文虚中降职为集英殿修撰,让他继续留在宣抚司担任参谋。

    刘延庆来到白沟河畔,观察对岸情形。只见河面光滑如镜,对岸只有几名辽军哨兵,来回走动。静悄悄的,大军似乎已后撤。

    自从耶律淳病逝,萧干和耶律大石都回到燕京,忙于政治活动,他们没想到宋军会再次大兵压境。

    刘延庆沉思良久,他觉得可以派兵过河试探一下。

    这天黎明,在浓雾的掩护下,刘延庆麾下将军郑建雄、李绍率领一支小分队悄悄过河,将守护在桥头的一队辽兵,全部俘获。

    辽国西南路副都统牛栏军监军萧遏鲁,驻扎在新城。他还没发现白沟河南岸出现宋军。他只获悉广胜军有宋军驻守。于是,他组织契丹乡勇社丁,在广信军一带出没,时常sāo扰宋军。刘光世率领冀景、赵明、任明等将军出战,击溃契丹乡勇社丁万余人。

    刘光世是刘延庆的次子,曾跟随父亲平方腊,立下战功,升领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现在,刘光世任副都统,统领西路军。他年轻气盛,他觉得击败契丹这些地方武装,很不过瘾。他计划率军大规模出击,与契丹正规军决战。

    童贯觉得大军都交给刘延庆父子指挥,有些不放心,于是,又将华州观察使杨可世再次调来,令刘光世分兵一部给杨可世,让其守安肃军(今河北徐水县东)。这引起了刘光世的强烈不满。刘光世知道,杨可世是童贯的嫡系。

    此时,燕地百姓人心惶惶,许多汉民都想南归大宋。听说杨可世来安肃军了,燕地汉民都纷纷往安肃军来降。这又引起了刘光世的强烈嫉妒。

    王黼在汴京密切关注河北前线情形。这天,他收到刘延庆父子初战告捷的战报,高兴地张开大嘴,哈哈大笑不止。王黼的嘴很大,大的有些令人可怕。嘴一张开,能容纳一个男人的拳头。

(https://www.tbxsww.com/html/27/27277/817880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ww.com.tb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