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的美好生活 > 第二卷 勇闯京城 第四十三章 两难

?    杨绛现在漫无目的的走在街上,他不知道是信王的情报有误还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了,为什么自己新来的第一天对方就把自己发配到了西城的大街上,现在自己和城市中的那些城管还有什么区别。

    “呼”一阵冷风吹过,杨绛微微的缩了缩自己的脖子,现在天气还是那么的冷,杨绛知道虽然现在已经是二月底了,但是呼啸的北风还不知道要刮到什么时候。

    上面的那些人说得倒好,让自己下来收收税,但是谁给自己交税呢?那些小商小贩?看着他们和自己一样在风中受冻,杨绛也不能忍心,至于说那些店面里边的人杨绛有事不能去收税的,那些人在京城多多少少都是有后台的,虽然自己也有信王的支持,但是现在这个时期注定了自己和信王的关系并不能公开,自己也只能忍气吞声的活下去了。

    忽然间杨绛发现从西直门那里涌进了很多的叫花子,随着这些年大明各地的灾情不断,所以说各地受灾的百姓也是不间断的,虽然朝廷每年都要下发赈灾的银钱,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些赈灾的款项非但没有交到灾民的手中,相反还几乎全部进入到了那些官员的腰包之中。

    城门的士兵看到这群乞丐给也没有过多的盘问,或许是这几年中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那些乞丐很也常常都是拉家带口的,所以往往结成的队伍人数都是十分的庞大。

    这群人中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的人,或许人群中偶然间能看到一两个壮年的劳动力,但是却也都饿的不像样子,之间一个怀抱着婴儿的女子似乎力尽了一样,一头栽倒了地上。

    周围的乞丐没有去管,现在他们已经饿得没有力气了,那里还能养活这个女子和孩子,士兵们没有去管,毕竟这些乞丐的死活和他们没有一点点关系,过路的行人没有去管,乞丐在他们的眼中都是最下等的人,事不关己他们绝对不会去管的,人世间的冷暖在现在体现的淋淋尽致。

    杨绛呢?杨绛却不能不去管,杨绛能不去管那些贪官污吏们,因为杨绛现在没有去管人家的权力,杨绛可以不去管社会阴暗的那一面,因为杨绛管了要是白管,但是眼前这件理所能及的事情确实杨绛不能不管的,因为杨绛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疾步的走到了那个女子翻到的地方,杨绛微微的碰了一下这个女子的手,显然这个女子穿的衣服并不是很厚的,天气中还是有寒意的,但是这个女子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小袄,手冰凉冰凉的,孩子身上穿的也是相当的单薄,杨绛不敢相信他们这一年的冬天是这么忍受过来的。

    杨绛想做点什么,但是却发现自己似乎现在什么事情也不能做,要知道对方毕竟是一个女人,虽然说对方只不过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女乞丐,但是杨绛却不是,如果贸然行动的话很有可能毁形象到杨绛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看着四周人的目光,杨绛终于体会到了为什么那些人不想救的原因了,毕竟现在不是二十一世纪,现在还是一个封建社会,女子和男子之间还有一层厚厚的鸿沟,杨绛知道现在自己的行为在别人的眼中已经是异类的,如果真的把这个女人带走的话那么传出来关于自己的流言蜚语就能断送自己的前程。

    “喂,你没有什么事情吧。”看到躺倒地上的那名女子,杨绛轻轻的碰了一下之后对着那个女子说道,杨绛不知道对方能站起来不能,要是不能的话杨绛真的不知道自己走了之后这个女人和孩子还能不能活下去?

    对方并没有回答不过或许是对方没有回答杨绛话的力气了吧,虽然嘴上并没有开口说话,但是躺在地上的头却微微的点了一下子,似乎在回应这杨绛的问话。

    看到对方还活着杨绛倒也是放心了,毕竟对方现在还没有死去,但是杨绛看了看四周,他不知道如果真的自己走了之后周围的人会不会伸出援手,要是没有人相救的话这个女子也是断然活不成的。

    杨绛的内心倒也是矛盾了,当初杨绛来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想这么多,但是当杨绛真的要做事情的时候忽然间觉得自己想的又多了,或许是自己有些优柔寡断吧,杨绛内心中自己对着自己说道。

    正巧在杨绛不知道自己应该这么做的时候,忽然间从外面来了一辆马车,这辆马车倒不是那种富贵人家做的马车,马是那种杂色的劣等马,而且车上也是很脏的,或许这应该是一辆公共马车吧。

    驾车的车夫是一个年过五十的男人,这个男子张的也算是比较的面善,眉宇间似乎还有年轻时期的英俊相貌,虽然背有些弯曲,但是宽大的身子却也能让人看出来这老者年轻时候应该也是一名孔武有力的硬汉。

    “大伯,不知道我能不能借你的车子一用,前面有个女子晕倒在了地方。”把车叫过来之后杨绛对着这个大伯说道,手也指了指已经在地上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子。

    “这个……”用车倒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老伯似乎有些不这么愿意,虽然说自己的车并不是什么好马车,但是毕竟也不是乞丐这样的人能做的,要是让自己的同行们知道了自己也别混了。

    “这是给定的定钱,女子倒也不是我什么人,只不过身为江湖人士路见不平应该拔刀相助,希望老伯能找到她的家人,并且安置下来。”看到老伯脸上不愿意的表情,杨绛还当做对方是难于钱财,所以又从自己的衣裳中拿出了一点点的钱财交到了老伯的手上。

    钱并不是很多的,杨绛身上没有带多少钱,但是杨绛知道这些钱也不算少,如果这个老伯生活不是那么铺张的话那些钱至少够这位老伯生活几天的。

    虽然害怕这件事情被自己的同行知道,但是在金钱的诱惑之下这个老伯还是答应了杨绛,面对着款款而去的老伯,杨绛忽然间不知道自己这件事情做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了,驱散了周围的人群,杨绛又逛到了大街上。

    ------------------------

    补充一下:人们嘴中经常说的三从四德是那三从四德呢?曾经有段时间小雪也是迷惑的。“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功,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功”,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虽然说现在社会中已经不适应了三从四德,现在提倡的是男女平等,虽然小雪也十分的欣赏男女平等的思想,但是小雪还是觉得女子就应该是那种温柔贤惠,知书达礼的,身上应该还有一丝丝的书卷的墨香,这样的女人小雪认为ォ是最值得男人去喜欢去追求的。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如有雷同请投上一票,如果不认可请收藏一下,嘎嘎。

(https://www.tbxsww.com/html/9/9027/337886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ww.com.tb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