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三十九章 灵帝驾崩

?    大汉国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五月

    五月上,洛阳

    天子生病的消息传开之后,洛阳的权贵和诸多大臣们并没有感到太大的惊慌,一则他们被告知天子不过就是略染伤寒而已,休养一段时间就好了,二则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皇统之争上,多的人认为这是天子的苦肉计,是为了把何进尽早骗进京城杀了洛阳马上要有一场血雨腥风了

    大汉国的内外两廷在太尉袁隗的主持下重步入正轨,各府台衙门开始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起来袁隗为了处理前期积压的诸多国事这几天一直待在尚台,日夜忙碌通宵达旦现在最让他焦虑不安的是天子何时会撒手尘寰天子一旦归天,各方权势为了争夺皇统必将展开争斗

    大将军何进在司徒丁宫、卫尉刘和和其他几位大臣的迎接下由夏门进入了洛阳城

    何进望着远处宏伟的皇宫建筑,心里感慨万千半年前,当他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匆匆离开了洛阳城的时候,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沮丧,他甚至悲观地认为自己再也无法回到洛阳城了然而,仅仅事隔半年之后,他不但风风光光地回来了,而且还即将成为大汉国最有权势的大将军从此后,自己将成为这座皇宫这座城池这个大汉国的主宰何进意气风,雄心万丈

    他和丁宫共乘一驾马车何进问了一下天子的病情,然后低声问道:“你看陛下还能支撑多久?”

    丁宫叹了一口气,心情十分沉痛地说道:“快了,也就这几天了陛下这几天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难得有清醒的时候大将军还是早点去看看,也许凑巧还能和陛下说几句话”

    “皇统的事你们是怎么商量的?”

    “没有商量,我们都在等着你回来主持大局”丁宫揉揉太阳穴,疲惫不堪地说道,“我们一直担心你不能及时赶回来现在奸阉把持内廷,许多事我们都不知道,就是想商量也无从下手还好,你总算及时赶回来了”

    “还有许多事你们不知道?”何进惊讶地反问道,“何苗也不知道?”

    “对何苗已经好几天没见到皇后了”丁宫十分忧虑地说道,“皇后最近天天把大长秋赵忠和中常侍张让郭胜等人喊到**议事,具体商议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何进眉头紧锁,心里隐约感到了一丝不安

    丁宫瞅了一眼面色阴晦的何进,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小声安慰道:“大将军不要想得太多如今陛下尚在,皇统未立,而蹇硕又独领四万西园军,宫内形势非常复杂皇后和小史侯在随时都有灭顶之灾的情况下,除了依靠奸阉们的帮助的确没有其他办法”

    丁宫的话让何进心里一抖,浑身上下不由自主地掠过一阵寒意自己是不是太大意了,不该这么早进洛阳?现在蹇硕手上还有四万西园军,虽然他不能真正控制在手,但陛下可以,这天下绝对没人敢公然反抗陛下的神圣权威如果今天天子杀了自己,洛阳会不会乱?今天自己没有任何倚仗,洛阳一定不会乱何进的双手轻轻地颤抖起来

    “我一路疾驰而来浑身脏浊,不宜直接去见陛下”何进说道,“我还是先回大将军府沐浴衣后再去”

    丁宫摇手说道:“陛下说了,大将军回京后立即进宫见驾,一刻不要耽误”

    何进说道:“你刚才不是说陛下难得清醒一下嘛如果进宫后陛下昏迷不醒,我就要等上很久时间现在太后就在嘉德殿内,我这样跪在陛下身边,未免太失礼了她看到了一定很生气”

    丁宫劝道:“大将军不要担心,还是先进宫袁大人、刘大人,还有九卿大臣和尚台的大臣们都在宫门外迎接大将军,如果时间耽搁太久,恐怕不太好”

    何进疑心重天子如此催我进宫,是不是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从昨天到今天,人人都劝我尽早进城尽早进宫,大家口吻一致,就没有一个人劝我滞留孟津,这是不是太不正常了?难道洛阳就这样安全?袁隗、丁宫和袁绍他们是不是有什么疏忽遗漏?

    南宫,嘉德殿

    蹇硕接到何进已入皇宫朱雀门的消息,立即召集了十九名中黄门到侧殿集中这十九人都是蹇硕的心腹,一直跟在蹇硕后面伺候天子

    蹇硕背着手在站成两排的中黄门中间来回走了几趟他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何进回京后洛阳的形势将生巨大的变化自己执掌四万西园军,已经成了何进的必杀之人只要陛下归天,自己就要跟在后面陪葬自己死了无所谓,但怎能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太后和小董侯命丧黄泉?陛下待自己恩重如山,这份恩情无论如何都要报答何进一死,自己就可以矫诏天下,以天子令指挥中黄门和虎贲、羽林屠尽何氏宗族,掌国家权柄,拥立董侯为君

    臣必将在陛下归天之前实现陛下的心愿

    蹇硕扫视了众人一眼,一字一句地说道:“奉天子旨,诛杀大将军何进”

    这几天,随着天子病情加重,袁隗等三公九卿,还有尚台的大臣们知道天子可能随时归天,所以都大家不敢回家,晚上聚集在尚台一边讨论国事一边提心吊胆地等待着那惊人的一刻

    半夜,中黄门飞奔进台“传天子旨,请诸位大人赴嘉德殿”

    袁隗随手丢掉手上的文卷,第一个冲出了尚房大臣们人人色变,争先恐后蜂拥而出

    嘉德殿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天子静静地躺在病榻上望着跪在四周的众臣,沉默不语蹇硕拿起一道圣旨,低声宣读

    在宣读了几道圣旨之后,蹇硕拿起最后两份圣旨,但是却没有宣读,他缓缓说道:“此乃是天子给征北大将军曾炩和万年公主的密旨,即刻送往冀州无极城”

    嘉德殿内霎时寂静无声,一股凛冽的杀气突然笼罩了整个殿宇

    大汉国中平六年四月丙辰日即五月十一日,凌晨

    天子陷入昏迷,寅时,天子驾崩

    天子刘宏驾崩时年仅三十四岁,在位二十一年

    他在本朝算是一个不称职的天子,年幼时他耽于享乐,宠幸中官,昧于朝政,等他年纪大了,懂事了,想做点事的时候,却迎来了本朝最为巨大的一次流民暴乱随着黄巾军此起彼伏的叛乱,大汉国也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然后就是多的叛乱,多的胡族入侵就在大汉国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时候,天子不思变革,却因为一己之私把大汉国引入了加可怕的皇统之争里,结果摇摇欲坠的大汉国不但蜂烟四起,而且朝堂之上是波谲云诡,随时都有一触即的深重忧患

    天子虽然不称职,但有一点却是最清楚的,今天的大汉国已经病入膏肓,即使是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再生,他们也没有办法在这短短十几年里重振大汉,最后也只能象当今天子一样,落个无可奈何的下场

    天子比他叔父孝桓皇帝强的地方是,他为大汉留下了皇统,为大汉的国祚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比孝桓皇帝差的地方是,他没有什么值得大特的功绩,虽然大汉数十万的将士为他打了无数的仗,但结果是叛乱越打越多,疆域越打越少所以他没有任何荣耀,只能谥号为“灵”,这比孝桓皇帝的“桓”差了很大一截“灵”的意思就是说他放任本性,不能见贤思齐,没有任何政绩

    天子驾崩的第二天,大将军奉何皇后懿旨,率一万北军进入孟津,驻扎在百郡邸

    同一天,以袁隗为的三公九卿诸大臣按照大汉律法,拥立大皇子刘辩为大汉国的皇帝

    大汉国中平六年四月戊午日即五月十三日,大皇子刘辩即帝位,时年十四岁

    帝尊称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主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

    帝封皇弟刘协为勃海王刘协时年九岁

    帝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参隶尚事,处理朝政不久,帝依大将军所奏,任命荀爽为光禄大夫,袁绍为司隶校尉,王允为河南尹,刘表为御史中丞,何颙为北军中候,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

    洛阳稳定

    大将军何进上奏何太后,说董太后曾经派中常待夏恽、毕岚等人与各地州郡官府互相勾结,搜刮财物,积敛了大量的财富,现在这些东西都存在她的永乐宫,按照大汉律应当予以查收考虑到夏恽毕岚等人都已死去,证据不足,董太后的罪责也就免了不过按照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留住京城,应当把她迁回本国

    何太后遂命赵忠把大将军的奏章在朝议上大声诵读,问大臣们有何异议

    不知情的大臣们都很吃惊,谁都不敢乱说话这帝刚立,先帝的灵柩尚未入葬文陵,何太后就把矛头直接对准了董太后,这未免也太过份了?

    朝中的诸多大臣考虑到如今洛阳形势紧张,董太后离京回到河间国暂避风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零散也有几个大臣出言附和

    董太后气得浑身哆嗦,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赵忠和张让等人纷纷上前劝慰,把董太后送回了永乐宫

(https://www.tbxsww.com/html/5/5048/151158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ww.com.tb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