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四十七章 高句丽

?    三国志说,高句丽都于丸都之下,丸都应该指的是丸都山

    大多数的史籍认为高句丽建于公元前37年或公元前1世纪中期据推测,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东北这一特定地区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在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扶余与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友好,为了扼制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扶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

    高句丽核心地区——国内地区在战国后期就已经被纳入燕国的版图,这可以从文献和考古两方面得到印证

    公元前82年西汉始元五年第一玄菟郡也就是后世史中的南沃沮地区和临屯、真番郡一同并入乐浪郡

    七年之后,公元前75年西汉元凤六年,为了加强东北边境的力量,西汉政府将辽东郡长城以东的部分划出来,另立一郡,复置已经省并的玄菟郡,这就是第二玄菟郡

    其时,匈奴和汉朝的战争还没有停止,东北边疆的扶余国也没有彻底臣服于汉朝,后一点可以从**带领部分扶余人南下投靠汉朝后仍然受到扶余攻击看出来

    西汉时,政府对边郡的当地领往往按照势力、功劳大小授予不同的封号,大者、有功者封王,其余封侯高句丽在东明王和琉璃王时代还没有获得汉朝的册封,而只是汉朝玄菟郡高句丽县下的诸多侯之一,在第三代王也就是大武神王时代,高句丽为汉朝对扶余作战有功,才在公元前37年西汉建昭二年被册封为高句丽王

    根据史籍记载,西汉后期,高句丽和边疆各族都服从于汉朝的统治王莽建后,改西汉的政策,将高句丽王贬为高句丽侯,征调高句丽兵马,诱杀高句丽侯驺也就是闵中王邑朱,终于逼反高句丽

    两汉之际,朝在内忧外患中崩溃后,中原大乱高句丽则乘机四处征伐,不但征服了整个第二玄菟郡,而且兵锋直指乐浪沃沮县,将第一、第二玄菟郡都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边疆民族割据政权

    其后,中原稳定,高句丽则顺服,成为边疆地方民族政权,中原强大,又变为割据政权,叛服不常,直至被唐消灭

    高句丽兴起后,东汉政府玄菟郡侨治到辽东郡北部,也就是今天沈阳、抚顺间,这就是第三玄菟郡第一、第二个玄菟郡则成为高句丽统治范围,直到四、五世纪的时候,高句丽才又一次大规模扩张

    公元185年初春,寒冷的高句丽仍然处于严寒的笼罩中

    丸都城,高句丽王宫

    高句丽王高伯固高坐于王座之上,群臣列于下面两侧其左是次子拔奇,右是三子伊夷模

    伯固是高句丽太祖王高宫的儿子

    高宫是高句丽的第六世君主,为琉璃王少子再思之子,慕本王为侍从杜鲁刺杀后,被迎立为王公元53年-146年在位他在位时期是高句丽历史展的重要时期他除了将高句丽分散的各部实行统一以外,还与宗主国东汉政权进行过多次军事较量,屡犯辽东,显示了高句丽逐渐强大的军事实力三国志记载:至殇、安之间,句丽王宫数寇辽东,属玄菟辽东太守蔡风、玄菟太守姚光以宫为二郡害,兴师伐之宫诈降请和,二郡不进宫密遣军攻玄菟,焚烧候城,入辽隧,杀吏民**复犯辽东,蔡风轻将吏士追讨之,军败没

    后来,汉朝军事压力迫使高句丽迁都到丸都城

    伊夷模此时正对自己的老爹,高句丽王伯固侃侃而谈:“……父王,如今大汉国内忧外困,疲敝不堪,正是我高句丽崛起的大好时机父王千万不要错失此良机啊”

    左侧的拔奇不屑的说道:“我的好三弟,你说的好听,可是,那拦在我们西面的公孙瓒,还有北面的扶余国和东部鲜卑,以及东面的挹娄和沃沮,南面的四韩怎么办?要知道,公孙瓒麾下就有精兵八万,已经远远过我高句丽的五万军队;而东部鲜卑拥雄兵五万骑,也不弱于高句丽;其余的像是扶余、四韩,都有不弱于我高句丽的实力先不说我们能不能打赢公孙瓒,就是我们打赢了,必定也是实力大损,恐怕马上就会被其他几方给吞了?”

    此时的高句丽,其本部加上受其控制的东秽、东沃沮及其它部分,总户数过了八万户,口四十万上下国内常备军在五万左右,不过,要是强行征召,凑个十万军队还是勉强可以的

    而拔奇所说的其他几大势力,散居松花江、牡丹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挹娄人,他们受到臣服于扶余,人口在二十万的样子;沃沮人分成了东沃沮和北沃沮,北沃沮也臣服于扶余,人口在五万左右;夫余国,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其户数是八万,口应该也是三十五万上下,若是加上臣服于扶余的,其实力则是较高句丽要强一些了;南面的四韩,加起来总人口在六十万的样子,规模也要大于高句丽

    不过,由于高句丽和大汉国联系紧密,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技术,兵器较其余的势力先进,所以,几大势力的战力倒是差不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几大势力才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着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伊夷模嘲笑道:“二哥,你的头脑真是聪明,难道你不知道用利益引诱他们与我们一起进攻大汉国吗?大汉国土壤肥沃、气候温暖、人民富裕,要是他们知道我们愿意和他们一起进攻大汉国,我想,他们不会不同意的?父王,你说是吗?”伊夷模最后的话已经转而向自己的父王问了

    伯固怦然心动,觉得要是四韩和扶余真的能和高句丽结盟,一起进攻大汉国,那么还真的有成功的希望不过,建宁二年,玄菟太守耿临曾经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他还因此向大汉国请降了这样的记忆,自然是让伯固不敢轻易的做出结论

    伯固犹豫不决,最后只得宣布退朝,他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伯固忧心忡忡的回到**,正碰上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儿,这是他的小女儿,名字叫高雅兰,是他最宠爱的妃子所生这个女儿也深得伯固喜爱,再加上这个女儿聪明无比,是被伯固宝贝儿得不得了

    高雅兰见自己的父王忧心忡忡的,连忙问是为什么

    伯固很喜欢这个女儿,再加上他知道这个女儿聪明异常,说不定还真的有解决的办法于是就将朝堂上的事情给高雅兰说了

    高雅兰一皱眉头,说道:“父王,两个哥哥说的都有理”

    伯固说道:“就是因为他们说的都有理,父王才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高雅兰说道:“二哥说的,现在不可能实现这个时候,大汉国虽然内忧外患,但是实力犹存,不是轻易能撼动的我们实力有限,只有等他加虚弱,甚至是他们生内战之后,我们才能动手”

    “扶余人和四韩人以前被大汉国打怕了,现在去和他们联盟,没有成功的希望毕竟,大汉国现在的实力还在要和他们联盟,也只有等到大汉国加虚弱之后才行”

    伯固说道:“那兰儿是赞成你大哥的意见了?”

    高雅兰说道:“照大哥说的那样也不行在等待大汉国虚弱下去的这些时间里,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我们必须在这段时间里,尽最大可能的增强我们的实力,为将来的事业打好基础要是能吞并一些周围的地盘,那是最好不过我们还要尽可能的搞好和扶余以及四韩的关系,最好能和他们结成同盟”

    伯固连连点头,如果在今后的几年内,不声不响的做好了这几件事情,那么,等大汉国内乱一起,就是我们高句丽辉煌的时候到来了

    伯固看着自己的这个女儿,那是满意的不得了伯固心想,要是这个女儿是儿子就好了,自己的王位传给她,自己会非常放心的至于自己的那两个儿子,小聪明是不少,但是在治国能力上,那简直是惨不忍睹哎,自己死后,高句丽的未来会怎么样呢?

    不得不说,高雅兰的策略虽然算不上什么好计,但是对此时的高句丽来说,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要是照她的设想进行下去,高句丽的确有崛起的可能

    不过,因为历史的变故,曾炩凭空出现在了这个时代这样的改变,注定了高雅兰的设想不可能实现,而高句丽本身是否能继续存在下去,就已经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二天,伯固就派出了使者出使扶余和四韩,开始了和两大势力拉关系的进程

(https://www.tbxsww.com/html/5/5048/151154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ww.com.tb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