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千宋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拢县和约

?    当然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西夏一直和吐蕃交恶,比如没有派遣专人游说辽国等,客观还有这两年自然灾害严重,国力削弱等等事情就是这样,成了就是胜点多,输了就是败点多挨打可以变成忍辱所以最主要就是成或败

    不管怎么说,而今是以失败者坐到这个位置上来李乾顺打量了欧阳好久才叹一声道:“没想欧大人是如此年轻而今就有如此出息,假以时日,恐怕无我等生存之地”

    “多谢陛下夸奖,其实在下就是钱多了点对打仗真的一点都不懂”欧阳客气道:“倒是陛下贤名在下略有耳闻,勤政爱民,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

    “如果不是兴修水利,重农废牧,恐怕也到不了今天这个下场”李乾顺明白,自己最大错误就是在牧向农转变之时,仍旧采用了游牧民族一直使用的全民皆兵战法士兵过于依赖朝廷的补给

    欧阳道:“人都是向好的看,从原来居住帐篷到现在居住房屋,以前只吃肉,现在有青菜有粮食有商品难道为了一直打胜仗,就坚持游牧?再者说如果没有转变,冷锻甲,西夏剑从何而来?鞋下似乎过于自责”

    “有句汉话说三十东河东,三十年河西唐时,我党项和吐谷浑联合抵抗吐蕃被灭,而后依附中原强盛,对吐蕃穷追猛打,‘口米—口米’对中原也吞土夺城

    没想又反过来,吐蕃和中原反对我党项侵蚀而来”三十多岁的李乾顺说起话来如同五十岁一般,振作下精神道:“欧大人恐怕已知道我党项人如今的艰难处境,朕也不瞒你,而今西夏忧外患一点都不为过”

    “确实知道”欧阳问道:“陛下考虑的怎么样了?”

    “朕的意思是让出灵、永乐于宋军而宋朝立刻撤回兴庆府、天惶县的宋军,并且交纳一千石粮草”

    欧阳又拿出一张地图:“陛下,在下的意思是,从灵州到瓜州,这一线在下都想要”

    李乾顺阴着脸道:“欧大人这是趁火打劫”

    “其实在下感觉还是陛下合算”欧阳摊开地图道:“先西夏就不再和吐蕃接壤,等于陛下少了一个敌人其次,这一带是要弄工业区,就相当把西夏边疆带动繁荣起来再者,宋朝可以打通丝绸之路,必然不会再对西夏用兵”

    凉州控制半个河西走廊,是养马之地而瓜、沙州又是农业大州,这两块肉乃是李乾顺的心头肉李乾顺有点愤怒道:“欧大人会不会觉着自己胃口太大了些?”

    “陛下,请恕在下直言目前形式,这些地方我大宋也可自取在下不忍看生灵涂炭而已再者就算宋军不取,西面吐蕃虎视眈眈,东北面辽国重兵加境即使宋军原地不动,这些地方也不会再是西夏的”欧阳道:“拿别人的东西来卖,一向是我们商人暴利之所在陛下看,一旦有军粮补充,又去了兴庆、天惶后忧陛下可以轻松将辽入侵之军驱逐出境而吐蕃占据的宣化府,在下可保证其不再出兵骚扰”

    “……”,李乾顺不说话

    欧阳想想后道:“陛下,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这几年来大宋废花石纲、重养民生,重用年轻有才将领火器替代刀剑成为主武器陛下要知道,本次出军仅有秦凤路一路,而且支援此路后勤不过二十个州而已,即使在下的陛下打败了这批,只要朝廷愿意,立刻能派出另外一批五千万的人口,年入税利三万万贯如果是我,我定然学大理不仅每年可以从宋那钱贴补,而且不用养兵,对宋贸易又能占很大便宜而宋也从未有吞并大理的念头一直是兄弟之邦所以陛下不用担心宋强盛后会吞并西夏”

    欧阳这话就是比喻,如大理,宋朝哪一代使用的都是笼络政策意思也很明白,只要你们不打我们的主意,我们也不会打你们的主意

    李乾顺道:“按欧大人身份,似乎说不了那么远”

    “回陛下,在下现在是钦差,就是代表宋皇帝和陛下说话你看我身边带的文吏,乃是宋之史官,他会将在下一言一语完整记录下来我这人不怕事,陛下真要愿意,我可以拼了荣华富贵和陛下签下三十年不侵犯条约每年赐西夏物品一样不短三十年内即使你不留任何兵丁在边疆,宋也绝不入侵”

    李乾顺闭上眼睛思考良久后问:“河西走廊如何说?”

    “五百里为界,将河西走廊一划为二”

    “其他皆可,但沙州不可此地未和吐蕃交界,离宋军甚远,又无辽患”

    欧阳摇头“沙州虽不和吐蕃交界,但和回鹘接壤在下先前已经说了,最重要是宋要打通西域商路而且陛下看,上半年西夏已经没有收成,沙州不过是鸡肋,远水解不了近渴有个俗话说,抱着金子被渴死舍不得眼前的利益,必然是损失大的利益还请陛下三思”

    李乾顺道:“如果是这等条件,我亦有条件第一,四次年内送粮草为八千石,第一次三天之内不少于一千石第二,年赐钱增加到三十万第三,大米年赐两千石第四,开放火器交易第五,让出宋永兴军路黄河西北面的两县土地并入西夏之夏州,以让西夏有险可防第六,交回所有被俘的质子军第七,定河西走廊交界处为商业交易区,和两国互往的唯一通道第八,不再视西夏为臣,‘口米—口米’而是兄弟之邦,只能下国”

    “陛下,第一条有点难,据在下所知,这西夏还有些余粮,足够几日开销只要大军撤到横山,粮草自然随后送到第三条年两千石……两千石就是三十万斤,恐怕有些难度,还有第四条恐怕不成,这个要我朝皇上同意第五条恐怕也不成,谈判谈到丢土回去肯定是死罪第六条,大部分质子军他们不愿意回去至于其余事项我皆可应之”

    “朕说了八条,你否了五条”李乾顺皮笑肉不笑道:“而且还是主要的五条,欧大人似乎欠缺点诚意”

    “陛下明见,就因为有诚意才会否决如果没有诚意在下就全部答应下来但是做的到的在下自然会同意,做不到的在下也不敢同意”这个道理个体工商户盘店时候就明白,但凡有挑剔转让费高,又墨迹说装修不好,地点不好等等的一般都是有心人而谈几句就说不错不错,这好那也好再考虑考虑,一般都是不会是买主

    李乾顺真不想谈了,但是目前时间紧迫,自己这边粮草告急,边疆告急,每拖上一天就耗费实力一天只不过欧阳说的是有道理,但条条都是强盗条款要东要西,好处却一点都不给这没法谈但又不能不谈不是每个皇帝都是谈判专家的他不知道一开始欧阳就在误导他

    欧阳提出的理论是西夏能在本次和谈中得到什么好处,西夏不答应和谈会有哪些麻烦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欧阳只字不提西夏人不答应这条件会给宋朝带来多少麻烦秦凤路兵力全加一起不过十万左右哪有那么大的能力进行四面长线作战如瓜、沙两州距离遥远,先前刘锜去那并没有攻城,而要拿下这两城最少就要三万兵马,而秦凤路的军马三万匹左右,韩世忠带去一半,步骑混合还要考虑攻城器械,还要考虑西夏人偷袭拢县,几乎不可能

    相同,凉州有五万驻军,生啃的话依靠而今兵力根本拿不下来灵、永乐两州有横山天屏,要拿下是艰难所以说,欧阳手头没有任何实力能拿下地图上画圈的任何州县

    一个聪明人不代表在学术界有出息,一个化学教授不代表知道洗衣粉怎么用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虽然李乾顺本人算是贤君,但对谈判一点经验也没有再加上形势逼人,让他没有思考的时间

    接着李乾顺讨价还价了,将年赐钱、茶、绢提高三成后,两边达成了公识,欧阳代表宋朝在拢县和谈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协议重点如下:第一,宋和西夏为兄弟之邦,宋承认西夏为独立王国第二,西夏让出先前占据的沙、瓜、宣化、西凉、灵、永乐并且让出半个河西走廊第三,宋必须在年内运粮草八千石予西夏,其中第一批一千石十五日内到达河西走廊第四,双方在河西走廊开设贸易站第五,宋军交还李欢、金受等总共六名质子军将官,死活皆可第六,西夏人进入宋国务工,不得有歧视待遇‘口米—口米’第七,所交还州县部族,愿意北迁者,宋朝以每人三贯钱给予补贴西夏不得强制他人北迁

    第八,为恢复经济,西夏向宋借无息三百万贯钱,年内给予五年后,将分十年还清第九,宋朝约束吐蕃不再北进第十,西夏享受辽国同样武器出口待遇

(https://www.tbxsww.com/html/5/5041/151008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ww.com.tb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