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异时空之红色间谍 > 第二十八章 历史车轮的偏差

?    第二十八章历史车轮的偏差

    调查科将要开办清党培训班和无线电训练班的情报文昆凛很快向陈赓作了报告,并建议特科派人参加这两个训练班,以趁机打入调查科内部。如果按原来历史的轨迹,至少无线电训练班在一定范围内是从社会上招收学员的,这将给**打入调查科内部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后来,顾顺章叛变,钱壮飞等情报前三杰暴露之后,调查科主任徐恩曾吸取了教训,从此停止了从社会上招收学员的做法,**情报机构也断绝了这样一条渗透到国民党中统特务机构的途径。

    当然对于具体怎么挑选人手,具体怎么渗透,文昆凛并没有多嘴,这不属于他的工作范畴。不同于以前还没正式加入地下党的时候,那时他说什么都没关系,现在自己已经是特科红队的一员,对于兄弟部门的业务自然要避嫌,而且文昆凛相信,作为**情报机构创始人的周恩来在得知这个情报后,一定会挑选合适人选,亲自部署。历史上周恩来亲自部署的渗透者,无一不成为**情报史上举足轻重的地工人员。**情报前三杰的钱壮飞和后三杰的熊向晖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

    在文昆凛接连报告国民党党务大员鲍君甫来沪以及调查科开办清党培训班和无线电训练班的情报之后,特科从另一名**员陈养山那里得到了一个非常意外的消息,鲍君甫愿意主动和**联系,向**提供情报。

    陈养山是浙江人,一九二四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初成为中国**党员。

    一九二六年陈养山通过鲍君甫的一个朋友结识了鲍君甫,并向鲍君甫学习日语,在学习期间二人经常一起饮酒畅谈,互论心中抱负,从普通的师生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一九二八年初陈养山在浙江农村组织起义,由于敌我实力相差悬殊,起义最后失败,陈养山九死一生撤回上海,并寄住在鲍君甫家。而鲍君甫也从来不过问陈养山所作的事情。

    鲍君甫虽然接受了陈立夫的邀请而出山,内心却处于极度苦闷之中。鲍君甫是在大**洪流时期,抱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加入国民党的,但是此时此刻的国民党已经不是他当初加入时的那个政党了,鲍君甫早已看透了国民党的政治上的**,以及国民党已经退化为大地主,大资本家利益代表的现实。在和陈养山的多次倾心长谈中,鲍君甫流露出了愿意和**合作的想法。陈养山觉得鲍君甫的想法是真诚的,马上向上级做了汇报。

    周恩来在获知了这个消息后,非常重视,决定安排特科情报科科长潘汉年和鲍君甫见面会谈。

    霞飞路六百四十三号,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馆。

    这是在霞飞路上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家俄式西餐馆。

    俄式西餐,上海人一般称为罗宋大菜。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馆的罗宋大菜也是号称上海滩上最正宗的。

    晚上八点潘汉年步入了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馆。作为一家俄式西餐馆,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馆弥漫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在墙壁上悬挂着挂着列宾及其他著名俄罗斯画家的油画作品的临摹品,唱机上胶木唱片缓缓旋转着,播放着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乐曲。

    餐桌早已预订,温文尔雅,训练有素的服务生把潘汉年引到了预订的餐桌。没几分钟,鲍君甫在服务生的引导下坐到了潘汉年的对面。二人点头示意后,各点了一套罗宋大菜。

    没一会儿,牛排、板鱼、生菜、色拉、罗宋汤这些经典的俄罗斯菜点被流水般得端了上来,最后自然少不了作为招牌菜的鱼籽酱和酸黄瓜。

    潘汉年和鲍君甫小声聊着,享用着这些口味纯正的罗宋大菜,鱼籽酱腥味很淡,但却很咸很鲜,酸黄瓜清脆爽口,满颊生香。

    开始鲍君甫有些紧张,但是在餐桌上摇曳的烛火中,潘汉年的幽默谈吐很快缓和了鲍君甫的情绪。二人如同相交多年的好友一样畅谈了起来。

    人生理想,现实社会,中国未来,在这些话题中鲍君甫聊得非常愉快,晚餐结束时,二人已经真正成为了好友。

    当然在聊天时,联络方式,优先需要收集的情报种类,鲍君甫在调查科内部的发展方向这些重要事项都一一确立完毕。鲍君甫还主动提出,除了调查科和南京国民党党部之外,自己还可以想法打入淞沪警备司令部和租界工部局巡捕房的情报机构,这样更好得帮助上海地下党组织。

    特科也将每月为鲍君甫额外提供一笔可观的活动经费,以帮助鲍君甫可以更好得收买各方面的人员,并提高他的社会地位。为了保证鲍君甫的安全,鲍君甫只和潘汉年进行单线联系,潘汉年还给了鲍君甫一个电话号码,在紧急情况下,鲍君甫可以拨打这个号码。但是这个号码只能使用一次,使用以后这个号码将被特科情报科废弃。

    九点四十五分,鲍君甫和潘汉年在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馆门前握手告别。此时,鲍君甫正式成为了特科情报科级别最高的内线,代号“电鳗”。

    一九二八年六月,中国**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目前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建立农村**根据地和工农民主专政的**纲领,并严肃批判了前一时期给各地**组织造成重大损失的“左倾”盲动错误。

    在这次大会上重新选举了新的**中央政治局,陈延年、罗亦农、赵世炎、周恩来、汪寿华、瞿秋白、蔡和森等七人为委员,陈乔年、苏兆征、***、蔡和森、彭湃、杨殷、关向应等七人为候补委员。全会还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陈延年、罗亦农、赵世炎、周恩来、汪寿华等五人为委员,陈乔年、蔡和森、杨殷等三人为候补委员。

    和原先的历史相似是,此次会议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较为强调工人成分,但是由于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被没有在“四一二”前夕牺牲,因此原先历史上被选举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常委主席的向忠发在这次会议上只是一名普通的会议代表,汪寿华代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常委主席。

    而张国焘也依然没有进入**中央的核心层。

    更为重要的事,由于上海起义部队在苏北地区,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地区成功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并立足了脚跟,这次大会认识到了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意义,并把建立农村**根据地作为重要事项列入了大会通过的**纲领,作瑞金**根据地总书记和党代表的***也开始进入**中央的核心领导层。

    历史的车轮和原来的轨迹又一次产生了关键性的偏差。

    和江西瑞金**根据地集中了大量精兵强将相比,最先建立的苏北**根据地却显得有些势单力薄,特别是高级军政干部尤其显得不足。这也是和当时起义环境的不同息息相关。“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实施的,特别是“南昌起义”是以原来国民**军第十一军和第二十军为骨干发动的,集中了大量参加过北伐战争的高级军政将领。而“上海起义”则是在得知国民党要实施“四一二”反**政变的情报后以上海工人武装纠察队为骨干仓促起事,虽然后来回合了从国民**军第二军,第六军中分离出来的部分部队(不到四个营),军事干部和政治干部还是严重不足。(在“四一二”时,**的很多高级干部都参加了“上海起义”,但是在起义之后,特别是在**中央转移到了上海之后,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部分高级干部都陆续返回了上海从事地下活动。)

    由于苏北**根据地更加靠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统治核心,而江西瑞金**根据地则处在偏远贫穷的赣湘边界区,理所当然地苏北**根据地也受到来自国民党政府的更大的军事压力。在这次会议中国**决定停止全国性范围的盲目暴动后,可以想象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将把防范**全国性的暴动逐渐转变为对已成气候的各块**根据地的围剿,重点肯定是其中影响最大的苏北**根据地和瑞金**根据地,而苏北**根据地绝对会是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地应付即将到来的国民党军事围剿,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从全国范围抽调军政干部支援苏北**根据地。上海是地下党交通网上一个最为重要的枢纽。而上海的中央特科将在这次全国性的干部移动中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更多到,地址

(https://www.tbxsww.com/html/4/4460/127898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ww.com.tb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