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股份帝国 > 第七十五章 乱世之根本

?    初步解决了村民们饿肚子的问题后,劳动效率大大加强,各处的工程进展也加快了。

    像第二工程队,先是集中全力进行修建高炉。高炉炉体比较高大,用料也比较多。但如果没有赵星驰带来超预算的建筑材料,肯定是修不起来的。即使是这样,高炉里还是用了大量的时下能找得到的材料,比如炉外体就是用巨石砌成的,节省了大量的材料。

    主体工程完成以后,第二工程队大部都转到其他工程上去了,只留下一队完善高炉的细节部分。用不了几天,第二工程队就在西山脚下建起了各种窑厂,有叫砖瓦窑的,有叫石灰窑的。像这种窑,即使石尧剑也作了很多严格细致的要求,但是毕竟不复杂,这些搞过泥水匠的人,以前也建过石灰窑的,只不过没有这么大,也没有这么jīng细。所以三五天下来,几百个人同时努力下,一排窑厂也就建立起来了。

    难建的是一种是叫“水泥窑”的,这种水泥窑必须要用相公们带来的“水泥”建。先用上好的“jīng铁筋”扎成骨架,然后和上水泥,搀入细沙和碎石子,依着骨架,把相公们说的“混凝土”浇铸上,时间一长,就坚如盘石,稳如泰山。几百人花了好长时间才建起了两个大大的炉子,建成以后,很是让这些干了一辈子泥水匠的人搞不懂。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但是相公们根本没时间跟大家解释,只是说“严格按照我们说得做,就可以了。”

    第二工程队建好了各种窑厂之后,又都转行了,细分成了各种名目的队。现在有的人改挖土了,专门挖那种黄泥粘土,挖出来,还要过筛,要很细很细的。完了以后,用水和好,放在那种非常奇怪的“机子”里,然后两个人把搬手向下一压,一块非常整齐的砖坯或者瓦坯就出来了。

    砖瓦队内部进行了分工,有专门取土的,有晒土的,有专门筛土的,还有专门和泥的,再就是专门压机子的,这样砖瓦坯就源源不断地出来了,放在yīn凉棚里yīn干。

    说来也怪,这样干活,大家倒不觉得很累,但是效率却高得太多,不多时间,yīn凉棚就装满了了砖瓦坯,后来堆不下去了,只好整齐地码在露天里,只不过在上面盖上草席,后来连草席也不够用了,又组织一帮老弱队伍专门去编草席。

    石灰队和水泥队,则专门去挖取石灰石,西山窑厂不远就有石灰石,很好挖取的。有的人还去取粘土。取好了的,有的还把石灰石和粘土按比例掺好,放入两个更加大的也更加奇怪的“机子”里磨着,这个磨必须要四匹骡子同时才能拉得动,细细的粉就从磨里不断地出来。这边也采用的是“流水作业”,一切都讲究源源不断。连那四匹骡子也有三班,轮换着拉。这些细细的粉就堆在棚子里,相公们严禁露天堆放的,还要大家一定要修排水沟,防止下雨被淋湿了。

    先前招得两百多人的修路队,一再被扩大,先是变成四百人的两个队,再变成六百人的三个队,直到变成八百人的四个队。队伍急剧膨胀,但是管理还是跟以前一样的,也是分成若干小组,选好了队长、组长。

    路很难修的,但是路线是确定好了的,因为沿着路线,上面都插着小红旗子,按照小红旗子开挖过去,就一定没错。这个小红旗子路线一直通到几里之外的煤矿上。

    要先把道路上的树木杂草除掉,再挖取两米宽的路基,然后到石子场运来碎石把路基铺好。最后,从伐木队里取来大木条,叫“枕木”的,铺在碎石上,再在上面把“铁轨”用铁钎牢牢地固定好。

    虽然程序不复杂,但做起来非常吃力,并且这一切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做,丝毫不能出错。特别是枕木铁轨的安装,都要用铁尺严格地测量,错了一点点都要重来。委员会还安排了“监理人”专门负责检查,发现问题,是要“处罚”的,就这样相公们天天紧盯着队长,队长时时紧盯着队员,整个修路队没有一个人能轻松快活。

    不过,四个修路队同时开工,修路的进展也大大加快了。像第四队,就把铁轨铺到了窑厂这边了,其他的队也很快要合拢了。相公们过来看了,对工程感到很满意,还对修路队提出了表扬,这让大家无比兴奋。

    而北山上伐木工作虽然已经进入了尾声,但是一些扫尾工作还在进行着,现在一些人正忙着把已经伐下的原木,顺着山沟滑下山。

    而山下,已经堆积了很多原木,几乎就像小山一样高。不远处的山脚下的空地里建起了木材加工厂,伐木队的大部分人都在木材加工厂里,那些原木,被削去树皮,锯开。按照不同的尺寸,有的锯成条材,有的锯成板材。各种各样,在工棚里也是堆积如山。

    加工厂里另一个车间,就是木匠们的天下了,都在干着木匠活儿。不过这里的木匠活儿跟大家平时很不一样,每个人只做一道工序,比如刨光的,只管用刨子把条材和板材刨光,其他事不管。钻孔的,只管按规定在材料上打孔,也不用管其他事。另外,还有组装装订的,成品运输的,等等。

    相公们把这样干活称之为流水作业,这个新名词让大家印象深刻,可不就是像流水一样干活吗。

    成品库里,有粗大的枕木,有大大的木箱子,还有一种没有盖子的箱子,估计装着三四石粮食不成问题,底部还安装着铁轮子,轮子也不大,估计在地上推着走也不会很省力的,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另外,最多的还是大板,像墙一样大的板子,各种各样的都有,甚至有些板子上还开了窗子。

    这些刚被砍下来的木材,加工时,散发着浓郁的木头香味,十分地好闻。那位赵相公还说“唉,木头还没有干透啊,会严重影响使用的。但是各项工程都很急啊,等不起啊,只好将就着用吧。”

    这边专门锯木板的工人,虽然用比以前好得多的巨大锯子,一共要用四个人才能拉得动的锯子,很顺手,也很省力。但是锯木板的工作还是非常消耗体力,非常辛苦的。那些工人,天天都被汗水浸湿了,一天下来,累得就不想动弹。工棚里,李相公安排了人专门烧茶水,加点心,。张相公,还把这些人多发了些钱,叫做什么“补助费”。

    终于,十几天以后,在四个修路队高强度多点面紧张施工下,那种特殊的路已经修好了一段,一个煤矿点到西山脚下全线贯通。

    木材加工厂里那种奇怪的没有盖子的箱子,大家现在终于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了。这种底部装着小铁轮的箱子,在地上是不好推动的,但是,在相公们的指导下,装在路上的铁轨上,却非常好推动,轻轻一推,能滑出好远。要是下坡路,根本不用推就能走。相公们叫这种车子为“斗车”,可不就是能装几十斗货物的车子嘛。

    四个修路队,现在作了些调整,从里面抽出一些体质差一点的人出来,足足有三十多个。他们负责把所有的斗车装上铁轨,用绳子拉着,每人能拉两个斗车,向十几里外的煤矿上去。

    过了没多久,人们就惊奇地发现从山上顺着轨道滑下来的斗车,风驰电掣,快极了。滑到山下的窑厂边的空地上,才慢慢停了下来,斗车里都装满了乌黑发亮的煤!

    这边,立即有工人上前,把斗车拉到指定的地方,拨掉底部的插销,翻掉上面的木头箱子,三四石煤就倒出来了。陆续又有斗车下来,不一会儿,空地上就堆了好大一堆煤。

    这时,很少见过新鲜事的村民们沸腾了,人们惊叹起来,原来还能这样干活呀。这些煤如果靠人工去挑的话,就是三十多人累死累活地干几天,也不可能挑这么多回来。过不了多久,全村都知道了,西山下出了新闻,大家都跑过来看热闹。

    就连黄老爷子和侯恪都没免俗,也到西山这边来看。黄老爷子看了这套装置,赞不绝口,对在这里监工的赵星驰树起了大姆指,说“如此jīng巧之物,如何想出来的,如何做出来的,你们怎么就知道这么做有用,而不会在半途中发生倒覆?”

    赵星驰是临时到这里来监工的,他笑了笑说“这是石相公想出来的。为什么不会发生倒覆,是因为所有的细节,都经过他周密的计算。每一段路,都是按照他计算的结果去修筑的,当然不会发生问题了。”

    黄老爷子说“这样的东西,还能算出来?你们真比诸葛亮还厉害!”

    赵星驰哈哈大笑着说“我们不是诸葛亮,这也不是掐指算出来的。诸葛亮的那是算术,非常简单的算法。我们用的是数学,非常高深的一门学问,天底下一般的东西,就没有数学算不出来的。就连诸葛亮也不懂这门学问。”

    本来跟着赵星驰跑腿的黄修家,这时眼睛里闪着光,石尧剑,石尧剑,他记住了。等没人的时候,他就向赵星驰提出来,要跟石尧剑去学做工,特别是要学那个十分高深的数学!石尧剑是赵星驰的监督人,赵星驰可不敢得罪了他,就像张汉军不敢得罪自己一样。见这个跑腿的想投奔石尧剑,赵星驰只是干干地笑笑便答应了。

    而那个侯恪,见了这种新奇的东西。虽然的确很好用,但是这东西跟他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他认为:这东西会把老实的村民带坏的,以后大家都会顺着这个路子去投机取巧,就会变得jiān滑,世风再也不能保持以前那种淳朴了。

    儒家一直以来讲究的就是个本本分分,该做什么事的,就一定要去做,不该做的事,绝不能雷池一步。中庸之道嘛,就是要不偏不倚,所以儒家这种先天不足导致了整个文明的固步自封!

    对侯恪来说,应该讲,这些jīng巧东西的危害程度比伐光北山上的树还要厉害!

    然而,毕竟这个寨子已经被他们买下来了,怎么做应该是他们的事,自己作为一个外人是不好多嘴的。如果自己还是一个官身,当然可以拿出官威来,把这个作乱的源头坚决地毁掉,并且还要把这些人抓起来。

    现在自己不是没有官身了嘛,为了这个小山村的事去求以前的同僚帮忙,侯恪也觉得没多大面子。他知道,现在的同僚都很忙,剿匪还剿不过来,哪有jīng力管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只要他开口说了这事,同僚们当面肯定会答应的,但也肯定不会来处理这事的。

    侯恪没有办法,只好当众怒骂道“奇技yín巧,乃乱世之根本!世风rì下才出jiān邪!”说完,也不跟黄老爷子打招呼,拂袖含怒而去。

(https://www.tbxsww.com/html/27/27275/817869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ww.com.tb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