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偷香高手铜骨子何叶 > 第215章 游泳馆前话历史(1)

雷得萨斯高级小轿车在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跟前停下来,殷虹教授说了声:“这里就是天圆地方游泳馆!”

        我没有下车,而是把脑袋从车窗中伸出去探视一番;倒吸一口冷气惊叹道:“妈吔!这不是北京的水立方吗?”

        殷虹教授一边停车,一边兴趣盎然道:“天圆地方游泳馆是仿照北京水立方建筑起来的,老板是浙江人!”

        “又是浙江人啊!浙江人简直就是鬼精子,改革开放前他们就在天南市大街小巷给人补鞋、弹网套、做衣服,现在一个个成为大商巨贾;马云更是鬼精里面的魔头!”我饶有兴趣地说着:“马云现在是全世界人民公认的商界领袖,这家伙创建的阿里巴巴集团更是天地之间的奇葩;整个世界都被他统治啦!”

        顿了一下吸吸气道:“美国人煞费苦心地经营了好多年想用武力统治整个世界,但不幸的是世界没有统治了已经走上衰弱!马云没有用一兵一卒,却用一个支付宝软件把世界揽在手中;看看谁厉害!”

        殷虹教授完全赞同我的观点,笑声盈盈道:“马云是浙江人,浙江的省会杭州是南宋的首都临安;南宋祥兴二年蒙古军队逐步蚕食了大部分的南宋领土,将南宋朝廷逼到广东省崖山一隅之地;南宋将军张世杰率领朝廷最后的军队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在崖山这个地方爆发最后一战;张世杰虽然拼死抵抗,顽抗到底;但最终还是因为指挥失误,加上战力不济而惨败;南宋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听到这个消息,左丞相陆秀夫抱着少帝赵昺誓死不投降;跳海自杀。南宋将士、大臣和百姓纷纷投海,一时之间崖山海面全是尸体;总共投海自尽为大宋殉葬的军民达到10万人,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屈辱;但却是最震撼人心的一刻!”

        我吁叹一声道:“日本人侵略我国时那么多人做了汉奸,汪精卫麾下的军队整军、整师的成了伪军,而南宋的军队战败后老百姓跳海殉国的竟然达十万人;这还真是个奇葩!”

        殷虹教授把车停好后没有下去,双手按在方向盘上说:“老百姓十万人跳海殉职,只能说明人民群众对南宋朝廷的信任和热爱!”

        殷虹教授顿了一下神情庄重道:“这些年那些编纂历史教科书的所谓文人,一提到宋朝就骂个狗血喷头;什么内忧外患,文人政治;丧权辱国,其实都是扯谈!宋徽宗是个文人皇帝重用蔡京、童贯这些人致使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北宋政权被金国人灭亡。但中原百姓不甘心国家的灭亡,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南宋政权后,宋民携家带口跟着朝廷转移;大宋臣民对朝廷无限忠诚,从心底里排除金国政权!只有一个刘豫,一个张邦昌投降金国被岳飞、韩世忠连年征讨,最后终于灭亡!”

        我插上话道:“这么说马云这些浙江商人是中原人的后代,怪不得如此厉害!”

        “没错!浙江、福建、广东、江苏人的先祖大都是南宋时期迁徙过去的中原人!”殷虹教授胸有成竹地说着:“中原人骨子里流淌着智慧的血,一旦时机成熟,就是国家复兴的主力军!”

        伸长脖子燕燕喉咙道:“我们还是把话题转到宋朝吧!北宋灭亡后中原的老百姓几乎全都迁徙到浙江一带,南宋灭亡的时候;杭州的老百姓跟着朝廷转战南北,从浙江过福建来到广东新会的崖山;宋军张世杰和蒙古军队进行海战失利,宰相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身亡;十万军民和皇帝、宰相一同跳海殉国。此壮举惊天地泣鬼神,究其原因;是因为朝廷的政策对老百姓好,老百姓才如此的忠于朝廷!”

        殷虹教授扬扬洒洒说着,列举了南宋的生、死、养老制度阐述宋朝政府的开明。

        宋朝政府建立了一套覆盖面极广的福利救济体系,救济的对象涵盖了孤寡老人、残疾人、乞丐、弃婴、孤儿、贫困人口等群体。

        提供的福利覆盖了国民“生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等层面,可谓“从摇篮到坟墓”均有国家救济。

        生:贫家妇女怀孕后,每家发生活补贴4000文(相当于人民币1800元)及救济粮;国家设“福田院”“居养院”“慈幼局”等收养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和弃婴、孤儿。

        老:孤寡老人由“安老坊”“养济院”等收养。60岁以上的老人,可享有进入福利机构养老的权利,国家发给每人每日一升米,10文钱。

        病:设“安济坊”收养、治疗孤苦贫困病人,实行病人隔离制,并提供汤药、伙食。“施药局”作为平价门诊给百姓发药。

        死:福利性公墓“漏泽园”殓葬贫民流民。

        先来说“摇篮”即“生”的福利。宋代的“摇篮”福利可以分为补救性救济与预防性救济两大类。预防性救济是指国家在发现贫家妇女怀孕之后,给她们提供生活补贴,以免穷困人家因养不起孩子而溺婴、弃婴。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高宗下诏在全国推行“胎养助产令”,诏曰:“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婴者,给钱养之。”

        具体做法是,每一家贫困户发钱4000文(人民币1800元),这笔经费来自国家征收的“免役宽剩钱”。

        南宋的州县还设有“举子仓”,即由地方政府向贫家产妇发放救济粮,一般标准是“遇民户生产,人给米一石”。

        举子仓的仓本来自国家常平仓、官田收入及富人的捐赠。

        补救性救济则是指国家设立福利机构,收养、赈济弃婴与孤儿。

        北宋时,主要由综合性福利机构如“福田院”负责收养京师汴梁的“老幼废疾”,“广惠仓”负责赈济各州县的“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

        从哲宗朝开始,朝廷在全国施行“居养法”,各地设立“居养院”,收养无法自存之民,遇有被遗弃婴儿、孤儿,也送入附近居养院养育。

        南宋时,又发展出专门的儿童收养机构,有“散收养遗弃小儿钱米所”“婴儿局”“慈幼庄”“慈幼局”“及幼局”等。

        名称虽异,功能则差不多,效果很好。

        再来说“老”的福利。宋代收养贫困老人的福利机构也包括综合性机构与专门的养老福利机构,“安老坊”“安怀坊”“安济院”都是收养“老而无归”的养老院,“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等综合性福利机构也收养孤寡老人、流浪乞丐、残疾人士、贫困人口等。

        按宋人的界定,60岁以上为老人,可享有进入福利机构养老的权利,国家给他们的养济标准一般为每人每日一升米,10文钱。对80岁以上的居养老人,政府还有额外补助,另给大米及柴钱,90岁以上老人每日有酱菜钱20文,夏天给布衣,冬季给棉衣。

        现在来看看宋人“病”的福利。宋代收养、治疗孤苦贫困病人的专门机构主要是“安济坊”。北宋崇宁年间,朝廷下诏全国各路遍置安济坊,颁发“安济法”,要求凡户数达到千户以上的城寨,均要设立安济坊,凡境内有病卧无依之人,均可送入安济坊收治。安济坊“宜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作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即实行病人隔离制,并提供汤药、伙食。此外,另有专门收治患病旅客的机构“安乐庐”。政府还要求旅店如发现病人,不得将其赶走,而应就近请大夫治疗,然后报告官府,报销医药费。

        宋代还设有“药局”“施药局”,类似于今日的平价门诊部,药局只“收本钱不取息”。有时候,药局也向贫困人家免费发放药物。宋人吴自牧记述道,南宋时,“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药局于戒子桥西,委官监督,依方修制丸散咀,来者诊视,详其病源,给药医治,朝廷拨钱一十万贯银子给施药局……这样的情景在元、明、清乃至后来的民国想都不敢想……”

(https://www.tbxsww.com/html/145/145302/14362176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ww.com.tb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