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大隋说书人 > 第468章 467.乱世白莲

第468章  467.乱世白莲

孟津的骚乱并没有持续多久。

        在僧人念了经文后,尸体就被抬走了。

        而在那位管事的官威下,刚刚吃完饭,甚至都来不及喝口茶歇歇汗的船工们就被拉了过来,开始飞快装船。

        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在一群人好奇的偷瞄下,一车一僧一道上了船。

        这种宽船专门用来拉货送车的,  一船配二十个舵手,松开了缆绳后,二十人喊着号子,开始朝着河岸对面摆渡。

        穿上的商队对于李臻和玄奘,都跟避瘟神一样,包括那几个明显是护卫的出尘修炼者也都是如此,  躲的远远的,压根不敢靠近半分。

        李臻也不在意,只是站在船边,  盯着那奔流的浑黄河水发呆。

        这时,玄奘走到了他旁边,同样盯着黄河之水问道:

        “道长在想什么?”

        “没想什么啊。”

        李臻纳闷的看了他一眼,摇头:

        “咋?”

        他确实没多想,一没琢磨车里那個女孩,二没琢磨河东的事情。

        黄河是母亲河。

        和长江一样,相信每个路过的现代人,对这两条河都有种很特殊的情愫与温柔。

        当着母亲的面,不需要想太多。

        只需要感受它那千百年如一日的温柔便好。

        不过显然玄奘没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听到李臻的话后,以为李臻在敷衍他,索性直接问道:

        “道长可是在恼贫僧?”

        “恼你做什么?”

        李臻愈发纳闷……但马上反应过来了对方的意思,问道:

        “你是不是以为……我不赞成那三个人的死?或者说……觉得他们罪不至死?“

        无需玄奘回答,他便看着河水自顾自的答道:

        “其实并不是。出来混江湖嘛,  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勾当。要是没点觉悟,  那倒不如离的远远的。而我刚才阻拦你的原因也很简单……你太单纯了。”

        “……?”

        听到李臻的话,  僧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丝疑惑。

        我?

        单纯?

        这话或许任天下谁人来听,都是一个笑话。

        一个不知打哪出来的道士,  竟然敢去妄言菩提禅院的高僧“单纯”?

        你在说什么蠢话,胡话?

        而感受到了僧人的情绪,李臻看着河水,听着耳边的号子声,如同自说自话一般,说道:

        “人家都说佛门慈悲,说你们的包容性更强。我倒不是贬低你们,只是觉得……如果一味的什么牛鬼蛇神都往自己家里带,那家里总有一天要出乱子。其实……和尚你心里是有一股不满足的欲望的,对吧?”

        目光缓缓挪开,看着玄奘,道士问道:

        “现在的佛法,制约了你看天地的角度。”

        “!”

        僧人脸上迅速闪过了一丝惊讶。

        可李臻却再次扭过了头。

        “说白了,这条路,你已经走到头了。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的佛法,你读的越多,心里就越疑惑……当然了,我是作为一个道士给出我自己的看法,真要你叛出佛门成为什么大魔头之类的,  我先说好,我不背锅啊。”

        “呃……”

        原本,玄奘还认认真真的在听。

        可冷不丁的被李臻话头这么一转……他还真有些反应不过来。

        干嘛啊?

        我……叛出佛门干什么?

        而看着他那半是无语半是荒唐的模样,李臻笑着要摇了摇头,问道:

        “和尚,求而不得,苦不苦?”

        “……”

        玄奘沉默。

        流水波涛之中,点头言是:

        “苦。”

        “不得解脱吧?”

        “……嗯。”

        “其实我觉得可能这就是你师父的意思。让你出来,亲自看看这天下。”

        “……”

        “把自己从佛经教义中摘出来,用尽可能冷静而客观的眼睛,清清楚楚的看看这世间。度己?度人?度众生?……其实这不是佛经或者说佛祖给你们定下的目标,而应该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要让你们自己思考的路线。

        就比如你今天念的那个经……我记得迦叶尊者好像是什么苦行僧第一人,对吧?别的佛陀弟子都在普度众生,唯独他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又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劝说那些人,所以,既然没法像其他人那样普度众生,那么,他最后选择的是一条名为“管好自己”的路……伱想想,是这么个道理不?“

        这下,玄奘眼中是真真正正的出现了一抹疑惑。

        眼前这个道人……简直颠覆了他所学的一切。

        佛经教导我们,要引导众生向善,修得正果。

        这本就是僧人理所应当的责任。

        可是……听到了他的话,玄奘心底也顺着这个问题,冒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真的有僧人如迦叶尊者那般……“能力”不够,该怎么办呢?”

        是继续带着有些误人子弟味道的执念,履行一个根本不能胜任的职责?

        还是说……度人先度己?

        一瞬间,他虽然谈不上茫然,可却有些迷惑了。

        “……”

        船老大的号子声在船尾响起,对船工们发号施令,沿着L型的路线一点点的往对岸的码头处行驶。

        僧人站在船舷边,看着浑黄的河水一言不发。

        这问题,他想不透。

        或者说……

        “那要如何明悟自己到底是度己,还是度人?”

        他问道。

        听到这话,李臻耸耸肩:

        “你问我,我问谁去?”

        “……道长不知?”

        “肯定啊,我要知道,那个号称什么五百年最有希望成佛的人就是我了。还有你什么事?”

        李臻嬉笑了一声。

        可玄奘却没笑,而是皱紧了眉头。

        想了想,他继续问道:

        “那道长刚才为何阻我……”

        “阻止你杀他?”

        “嗯。”

        “你不是出家人么?不是不杀生么?……虽然我一直觉得你们挺虚伪的,不杀生也好,杀业为罪之类的也罢,好话赖话都被你们说了。你明知道一个人渣不可能回头,却偏偏搞出来那副慈悲为怀的模样。不过嘛……”

        道人手中金光化作了一个葫芦瓢的模样,舀起了一瓢含着泥沙的黄河水。

        飘到了玄奘面前。

        那意思是让他洗洗手,毕竟手上还沾着血呢。

        “……”

        玄奘没拒绝,指缝间还有血泥的手在水里漂洗了一会,白皙的手掌重新出现。

        把水泼了出去,李臻才说道:

        “这才对嘛。再浑浊的黄河水,依旧可以用来洗手、饮用。就像这个世道一般,和尚,世道再烂,也不是我们摆烂的借口。你是个多干净的人儿啊,难得瞧见个这么干净的人,那就干干净净的,手上沾染鲜血的活……不适合你。

        你要做一朵白莲花,让所有靠近你的人,都能从你身上看到自己心底的丑恶。有的人呢,面对这丑恶会自惭形秽,有的人则会妒忌你妒忌的面目全非,还有人会疏远或者远离你……但我相信这世道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在看到了你这朵干干净净的白莲花后,会想起内心之中最深处的那份善良。

        而只要做到这一点,这种人每多一个,对世道,不都是更好了一分么?而这样的你,是在度人,也是在度己。又或者……度人又度己。等真到那个程度,度什么反倒不重要了,不是么?”

        “……”

        面对道士真心实意之言。

        玄奘一语不发。

        不是说他不解,而是不知为何,他想到了自己下山之前。

        师父曾言:“令你心湖起波者,是道非道,亦是你的缘法。你到了,便会看到他。看到他,便懂了。”

        懂什么?

        他曾经并不懂。

        可现在,隐隐约约的,他好像懂了。

        之所以不懂师父让自己懂什么,不就是因为迷惘么?而自己为何会迷惘?因为自己还不懂。

        不懂为何佛经里处处都是大智慧,却让他有种疏离感。

        这份疏离感,就像是一个满腹才学之人,在对一个大字不识一个,道理不懂半分的人在讨论的真知灼见。

        或许,满腹才学之人懂很多。

        可他却忽略掉了,那才疏学浅之人心中的不懂。

        前者不懂后者不懂什么。

        所以注定他说的是没用的。

        而现在……恍惚之中,他忽然懂了。

        面对不懂之人,就算你把你懂的讲出来天花乱坠,陋室生香,也没有任何作用。

        你需要的,不是让他懂。

        而是教他懂,教他懂自己懂的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懂?

        怎么教?

        想到这,忽然顿觉醍醐灌顶一般的僧人想到了一位先人的言论。

        上行下效。

        这句话,与道长之意……

        不谋而合!

        渡人渡己?

        无所谓。

        做自己。

        做的好了,自然会有心怀同理之人加入其中。

        犹如人师,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这便是道长的观点么?

        “见到他,就懂了。”

        师父……

        原来……这就是您的苦心么?

        见弟子心存迷惘,却坐井观天。便让弟子下山而来……跟在其身边么?

        观其言,论其行。

        上行而下效,一脉而相乘。

        不看僧门道法,不论门户之别。

        三人行必有吾师?

        他一阵恍惚,可恍惚中,却发现……

        儒家孔圣之言,与师父之语,甚至以及道长口中那“别管修佛修道,不都是为了这世间变得更好”的言语不谋而合!

        果然……这世间道法万千,可最终……

        是殊途同归的么?

        而如此看来……

        这佛经,所缺的,不正是这一份包容么?

        那么问题来了。

        这份包容……

        在哪能找到呢?

        在哪能找到……让越来越多之人明白这份包容的……

        经呢?

(本章完)

(https://www.tbxsww.com/html/124/124014/2232659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ww.com.tb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