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异界征服手册 > 第一节新村童话——比拉的幸福生活

天启城天启大学第一附小

        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板凳,和四周同学们的嬉闹声,让小比拉觉得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他傻呵呵的看着黑板前那拥有一头飘逸黑色长发的笑容甜美女老师,笑的有些合不拢嘴。

        “千万不要是梦,如果是梦的话,就不要让我醒来了。”这是小比拉和与他一起来到第一附小的每一个孩子的心声。

        小比拉还记得自己以前的村子,那个被帝国军摧毁的村子还存在的时候,每一天,每个人都一成不变的穿着破衣烂衫的在地里干活。虽然一家人在一起有些欢乐,但是却是终日劳累,而且吃不饱,也穿不暖,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山里的寒风从那到处都是缝隙的破烂大门那里吹进屋里,全家人只能靠在一起取暖。

        山里的粮食作物比较单调,而且没有猎人,想吃到肉的话只能借着每年一次的全村赶集,到卡洛城去交换,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吃到换回腊肉的时候的那种欣慰和欢喜,当时他就许了个愿,希望自己能天天有肉吃。

        虽然对国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小比拉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帝国人,甚至当莱因哈特的大军路过村子时,还一度想跟着他们去征战四方,直到村子被那些执行坚壁清野的帝国军摧毁。他才真的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万念俱灰的感觉,同时对帝国充满了仇恨。

        直到赵毅率领的搜救小队犹如神降般的救下了他和他母亲以及其他几个幸存者。

        从这一刻起,大悲过后的就是梦幻般的生活。

        当从炊事班战士的手里接过那份由土豆牛肉,西红柿炒鸡蛋,猪肉炖粉条和青菜豆腐以及黄瓜蛋花汤和足量的米饭的时候,比拉惊呆在原地足足2分钟。看着那漂亮闪亮的金属餐盘(不锈钢)里那些花花绿绿的,散发着诱人香味的东西,比拉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即端着这些东西,向自己的弟弟妹妹那边跑去,希望让他们也吃饱。

        然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弟弟妹妹,这里每一个人手上都抱上了一个这样盛满食物的金属盘子,正在直愣愣的向他跑过来……

        一家人坐在一起,喜极而泣的大口吃着这些精美的食物。在这些美食面前,让人有种以前吃的东西都是屎一样的感觉。

        那辆做饭的大车旁边,身穿那种仿佛是染色失败导致的花花绿绿的军装的士兵拿着大喇叭用帝国语说道:“没有吃饱的,可以到这里再那一份,吃饱为止,注意要慢慢进食,小心噎着了。”

        吃饱为止?这对于长期只能吃六成到八成饱的比拉来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奢侈啊!从那一刻起,比拉就开始祈祷,希望这些人不要离开了,好天天吃到饱。

        所有的成年人几乎都毫不犹豫的上去拿了第二份,然后继续大吃起来,所有人都是这种状态,直到再也吃不下了,才不甘心的摸着圆滚的肚皮,躺在地上打着饱嗝。

        难民营很快就建立了起来,那是一个由铁丝网围成的正方形的范围,门口都有那些奇怪的士兵站岗。而内部,一排排规整,漂亮的蓝色屋顶,白色墙壁的房屋,仅仅一天时间就被搭建好了,让这些幸存者叹为观止。房间里设备比较简陋,家具只有那些行军床和简单的座椅板凳,但是对于这些家园被毁死里逃生的人来说,有房子住已经是天堂一样的享受了。

        难民们被集合起来,编上号,每人都领到了搪瓷水杯,毛毯和一些御寒的衣物鞋子。然后开始分配房间,由于他的母亲还在医院接受治疗,所以他和自己担当弟弟妹妹和其他失去父母的孩子一起住在一间大屋子里,由几名战士负责照顾他们(避免遭受不和谐的暴行)。

        在这里,比拉见到了其他村子幸存的孩子,有他认识的,大部分是他不认识的人。所有人在经历过一顿饱饭后,脸上都浮现出了一丝悲伤,第一天晚上,这些孩子们几乎都是在哭声中度过的。

        比拉比较走运,他的母亲就在难民营里的医院内接受治疗,于是他每天都会带着弟弟妹妹去和母亲待在一起,随着母亲一天天的好转,他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难民营的一切都十分新鲜,每一栋房屋里的电灯,公共场合公用的自来水,每天往来输送物资的军用卡车等等,都让每个人感觉到新鲜和新奇,尤其是这些孩子们,他们会追着卡车跑,直到卡车消失在营区外。

        但是难民营的生活也是枯燥的无趣的,尽管中国人为他们提供了住宿,卫生和良好的饮食,但是缺乏娱乐,也缺乏生活目标。当然,外出是绝对禁止的。于是没过几天,当对这些“异界来人”的新鲜感和生活的舒适感消失,这里所有的人逐渐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机械性的吃喝,睡觉,玩一些简单的游戏。而不安再也人群中开始蔓延——没有人知道这些中国人会怎么处置他们,毕竟在遭遇了帝国军的背叛和杀戮后,他们不相信有这么慷慨大方的人。

        不过对拉比这些孩子来说是无所谓的,随着母亲的康复,他们脸上也逐渐恢复了笑容。

        直到有一天,一名中国军队的军官聚集了所有的人,向他们宣布了“新村”计划——由中国政府负责选址和设计的现代化新村,这里剩下的人都会被迁移过去,当然,在迁移过去并可以开始自给自足的生活后,中国政府提供的住宿和粮食也会终止,村民们将依靠自己自食其力的开始新生活,只有一个条件,村里的归属将归并中国政府治下,并且每一个村民都将成为中国公民。

        这一点并没有什么阻碍,毕竟对于这个大陆的人来说,换个国家,换个国籍只是三天两头的事情,尤其是这些身在大山之中的人,距离战火最远,经常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算是那国的公民,很多人是直到莱因哈特的大军经过,才知道自己还算是帝国人。

        不过身为中国公民,手续还是要走的,难民营总共614人每人都得到一张精美的印着自己照片的身份证,上面写的住址都是“中国桃源星天启城新村”,当然,他们并不认识这些汉字。拿到这张身份证的时候,每个人都异常兴奋的仔细欣赏着那不知道什么材质做成的身份证,然后当做宝贝一样收藏起来。

        村子的管理结构也选定了,除了原来比安卡村的村长担任这个“新村”的村长外,一名来自国内的大学生村官,也被派过来担任“村支书”一职,当然村民都理所当然的把他认为是“总督”一样的角色,只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么一个偏僻的村子需要总督?

        当军用卡车把他们送到新选址好的村子里的时候,每个人都惊呆了——那些规划的如同精确计算过的建筑区,农业区,林区都在地上标明了分界线,整个村子都围绕着山中一片平静的犹如镜面的湖泊搭建而成,这里不是他们想象中那种贫瘠,荒凉的村子,而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有着人文气息和富有活力的村子。

        很多建筑的地基已经搭建好了,建筑材料还放在四周。还有几名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黄色头盔的工人,正站在几台巨大的机器旁边。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我们用自己的手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同胞,帮助他们站起来,但不是给他们喂饭。”那个官衔叫“村支书”的年轻人用帝国语说道:“‘新村’是我们的新家,也要用我们自己的手来建造!这就是每一个村民的‘职责’。”

        虽然他的帝国语发音很不标准,以至于大部分人都没弄清他在说什么,不过看着他那表情和动作,村民们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村里的每一个青壮年都加入到了建造的工作中,虽然这种建造模式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见过,也不知道那些管线是做什么的?不过经过一个多月的饮食结构变更,让这里的人营养均衡了起来,平均每个人体重都增加了近20斤,男人们从搬砖干起,一点一点劳动和向那些蓝色工作服的人学习建筑技能,妇女则负责洗衣服做饭提供后勤。

        而比拉这些孩子一共71人则被带到了村子里的一顶巨大的帐篷内。按照“村支书”的说法,孩子们只有一个职责,那就是学习,当然,他们的家长也同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提供一日三餐。这里有专门来自国内的老师,从语言开始教这些孩子们学习汉语。孩子们每人都领到了一套文具,铅笔橡皮,洁白的书本,这让第一次看到这些东西的孩子们都新鲜不已。

        当然,第一天上课,面对这种即使在地球上也是公认难学的语言就让这些没读过书的孩子们陷入了大脑抽筋的状态。拉比甚至觉得自己知道了为什么这些异界来的人这么聪明,这么强大——连这样复杂的语言都能掌握的人还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比拉当时就想立即离开这个说天书的地方,哪怕是去工地和那些青年一起搬砖也好。当然,他更喜欢那些挖掘机,觉得开着那些威武雄壮的东西才是男孩子该干的事情。

        不过,上课也并非都没意思,比如,每天到了下午,吃完午饭后,会有一个身穿军装的战士来到这里,教导大家一种叫做“武术”的搏击术,这些开始像做操,不过都是以各种出拳,出脚的格斗技术为动作的体育锻炼,还是很受欢迎的……

        到了晚上开始大脑抽筋的就是其他人了——为了确保汉语学习的普及,这里开办了夜校,给这些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开始补习汉语,只是果然课堂一片鼾声……

        于是第二天,当太阳落山的时候,在工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竖起了一面投影用的帆布,“新村”的居民们都被叫过来,坐在板凳上等待着。

        大型宣传纪录片《中国》,这是中国政府制作的专门用帝国语字幕和解说配合的介绍中国的纪录片,最早播放的时候就彻底唬住了蕾拉。当画面里那高耸入云的建筑,宽广无边的城市,强大的军队一个个出现的时候,整个村子的村民都被吓呆了,看着屏幕上一幕幕壮丽精美的画面,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震撼。

        “这就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国家。”村支书操着不太流利的帝国语说道,“她历史悠久,壮丽,强大,不可战胜,同时又富饶,有创造力。她可以在荒山中建立城镇,在沙漠中建立绿洲。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就注定要把这片大陆改造成和我们一样的地方,我们会有繁华的城市,会有丰富的商品,会有富足的生活,我向你们保证,这一切都是你们可以享受到的,作为我们的一员,作为一个中国人,这都是你们应得的,但是,你们必须学好中文,学好你们自己的语言,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这一天晚上,几乎无人入眠,每个人都在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讨论着自己看到的内容,光是显示出那种影像和声音,就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更别提那震撼的内容了。

        一个人是渺小的,比拉不禁想到当初他拼死保护着母亲和弟弟妹妹在那个废墟的家里,如果不是被赵毅的小队拯救,只能等着被饿死或者被狼群吃掉。人群聚集在一起相互帮助才是巨大的力量,而自己那张身份证后面,据说有着13亿人的巨大支持,这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啊。如果有这样的力量,那些如丧家之犬的帝国军们哪里还敢来他们的村子里杀人放火?

        这天晚上,比拉做了一个梦,自己开着那巨大的挖掘机,追着那些毁灭了他们村庄的帝国军们穷追猛打,而自己的背后,站满了欢呼的人群。

        “老师,我们能不能去大门之后看看中国是什么样子?”第二天上课,这些孩子们集体提出。

        “当然可以,只是你们必须好好学习汉语。”授课的老师和蔼的说道:“如果你们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说不好,回国怎么证明你们是中国人呢?”

        “是不是我们学好汉语,就可以回中国了?”比拉追问道。

        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在黑板上写下:

        “我是中国人,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几个字,只是现在这些字的含义小比拉逐渐明白了一些。

        从那以后,整个村子的人都开始认真刻苦的学习汉语,汉语水平也不断提高。

        村子的大小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村民们自己的房子很快就搭建完了,每家每户都有一栋三层的小楼,电灯和自来水这些村民们在难民营见到的东西,现在都直通家里,让每个人的生活都格外的便利,村子里的田地,林地也都开始分配了,每一户人家都得到了一块农田和一块林地,那里建好的仓库钥匙发到了每一户人的手上,里面化肥种粮等各种农作工具一应俱全,还有专门的农业技术员指导。那些一辈子在山村里种地的农民们看到分好的肥沃土地,都快哭了出来。

        在同一天,村民们也领到了他们这些天工作的“薪水”,无论是在工地工作的男人还是洗衣服做饭的妇女,甚至是在家闲着的老人,都领到了由中国政府发行的金币银币和铜币,和他们原先使用的货币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制作更精美,仿佛艺术品一般,几乎无法仿造,所以这种钱的用法无需教导。

        与此同时,村子里的配给制也终于宣告结束——军队不再提供炊事班和免费的正餐。取而代之的是村里的“服务社”开始出售各种产品,除了大米,面粉这些必需品外,各种零食,物品,文具,衣服,纺织品甚至电器等等还有很多叫不上名的东西一应俱全。只是,需要店员来解释用法,仅仅一天时间,服务社几乎被挤爆,负责的店员活活累晕在厕所,不过钱真心没用出去多少。

        只是此时,比拉开始有些犯愁了,毕竟此刻家里的母亲虽然身体逐渐恢复,但是毕竟还是女性,体力欠佳,平时帮助做饭洗衣服还可以,但是下地干活就费点劲了,自己的弟弟妹妹还小,自己又只能算半个劳动力,分到的田地耕种等等需要壮劳力的问题怎么解决呢?他甚至想好了辍学回家以一己之力来挑大梁的准备。

        不过村支书当晚就来到了他家,表示村里要采用“农产承包责任制”。像他这样,家里缺乏劳动力的,村里会安排他们把自己的土地租出去,承包给家里劳动力充足的家庭,自己则在村支书的监督下收取租金就够了,合同一年一签,只要有需要,他们随时可以把自己的地要回来。

        对于这个提议,还在为家里劳动力不足发愁的比拉的母亲欣然同意,她对于这些救了她全家,又给予他们新家和舒适生活的“异界人”一直保持着最大限度的信任。尤其是村支书的许诺——让孩子们读好书,识字后,将来甚至有机会可以去大城市甚至是大门另一边的中国工作和生活。

        读书识字这些本来就和山村村民一词毫无关系的内容,是只有富人和贵族阶级才能享受到的东西,现在免费赠送给他们,让他们有机会摆脱自己终日面朝黄土背靠天劳作的命运。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何况知识带来的好处,他们都已经见到了——村里的施工队的挖掘机,农业队的拖拉机,播种机等等,原先无数劳动力劳动数日的工作量,这机械玩意儿只要几个小时就解决了。

        “这些机械都是只有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能建造和操作的。”

        ——新村村支书

        于是,村人对于孩子们上学免费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再无意见。村支书也感叹——比起国内来说,这里的村民实在是太听话了,非常好管理。

        在现代化商品社会的冲击下,这些有了点钱的村民最终还是没能忍住诱惑,开始从小卖部购买各种产品,从零食到一些台灯之类的小家电,不过,他们自己的收入也成了制约的因素之一,看着那些标价10个金币的平板电视机,所有人都望洋兴叹。

        当然,这座村子远远没有建成,村民们自己所占据的建筑不过是整个村子所有建筑三分之一的空间,另外一半的建设也始终没停下,只是,劳动力还是需要村里来出。

        在农业技术员和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下,村子里大量的劳动力也闲置了下来,于是村支书像个包工头一样将一摞合约放在村民们面前,表示接下来的建筑工作,是雇佣制了,由施工方提供报酬,让村民去工作。而且有他这个村支书在,没有人敢拖欠工资,只有一点,必须遵守纪律,不能迟到早退,否则就会扣钱。当然,这对这些已经连续工作了几个月的村民们来说,参加建筑工作已经是一种比较习惯的事情了,于是他们就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穿上了那套蓝色工作服,带上了黄色的帽子,成为“新村”第一批农民工,开赴隔壁的建设工地。

        有了这些额外的收入,村民们的生活开始更加丰富起来,小卖部的东西也开始不再积压,甚至当某一天,第一台电视机被卖出去,几乎成了全村的节日,在第一户人家安装好了电视天线后,几乎全村的人都来这里一起看电视,尽管只有一个频道。

        随着这个新闻频道的主持人开始广播汉语新闻,播放大门两边的实地消息,那些已经学了很长时间汉语的孩子们充当翻译,村民们也是第一次开始了解外面的世界,看着原来的卡洛城,现在的天启城那个热火朝天的工地,飞速行进的列车,天空中遮天蔽日的飞艇,帝国传说中的那些大贵族,在中国官员面前一副如坐针毡的样子,引得村民们一阵发笑。

        全村人在电视机前面几乎站了一整天还不愿意离去,直到村支书气的跑过来提醒他们上工……

        其他的建筑修建也很顺利,这座“新村度假村”很快就开始投入使用了,第一批住进来的都是老人,他们大部分是在这里工作的战士和工人的家属,作为养老福利,开始在度假村定居下来。很多来自农村地区的老人,对于大城市的拥挤和污染很不适应,但是到了这块恬静的度假村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环绕的地方,反而感觉十分适应。在专门划出来的采摘林里,这些老人吃着这里纯天然没有任何基因改良和使用激素化肥的“健康水果”,纷纷表示——这玩意儿咋那么难吃呢?

        度假村也立即招募了村里的妇女来担任清扫卫生等工作,让村子里每一个人都劳动起来,提高他们的收入,让第二台,第三台电视机进入村民家中。

        转眼时间过去了1年半,村民们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每一天都过得很新鲜,每一天都有新东西进入他们的生活。

        比拉也在看着这一切的变化,此刻他正身穿浙江义乌产的运动裤和运动服坐在教室里,兜里还藏着巧克力和糖果,生活质量的提高,让这些人一个个都满面红光,精神饱满。比起一年多前,中国人来到前的那些吃不饱饭,骨肉如柴的孩子们,简直是判若两人。

        只是今天上课后,比拉和另外几个孩子被叫到了老师办公室,在这里,老师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天启大学附属小学开办了,新村小学则选择了他们几个学习最好的学生去那里继续“进修”。

        得到了消息的比拉异常兴奋,但是也很矛盾,这是他第二次外出——上一次是被帝国军押着离开的,只是想起要抛下母亲,远赴千里之外的城市求学又有点犹豫了。

        当他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发现村支书也正在他家做他母亲的工作,而他的母亲,一位度假村的清洁工,毅然同意了比拉的“进修。”——没有母亲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的。当天晚上,一家人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场。

        第二天,在全村人的送行下,比拉和3个小伙伴就在村支书的陪伴下坐上定期班车,离开了“新村。”前往A03车站。

        当高铁快速的离开这个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看着两侧的山峰飞速向后掠过,每一个孩子都显得异常兴奋与新奇。当然,村支书还是在孜孜不倦的教诲着:“到了天启附小,要更加努力了,那里都是各村各地选出来的尖子生,你们之后除了汉语,还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基础(认全26个字母)这些新的学科,对你们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但是一定要克服,将来才有可能出人头地,甚至有可能回到大门另一边的祖国本土。”

        说的这些孩子的头像小鸡叨米一样连连点头。

        当抵达天启火车站,在这个人头攒动的地方,村支书带领的这几个本地孩子成了最显眼的场景,很多人都自觉的给他们让路,让几个孩子都受宠若惊。

        天启大学附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为本土孩子,主要是这里工作人员和军人的子弟,他们上的学校和国内进度相同,只是弱化了英语的部分,强化了体育,他们所在的被称为一校区。而比拉他们这些来自中国管辖地的孩子们则在二校区进行学习,由于这里的孩子以文盲居多,大部分能够来这里的也不过就是学了点汉语,所以教学内容相比之下要少得多,依然是以汉语为主的教学,这里也是纯封闭式教学,学生采取住宿制,平时一般禁止外出,不过为了避免读死书,也会有不定期的社会学习或者组织远足春游增加学生们的见识。当然,两个校区并不相通。

        当做在公交车上,看着这座豪华大气,富有科幻色彩的城市时,比拉的嘴就没合拢过。当进入了这座小学后,看着那些高大的教学楼,宿舍楼,宽敞的食堂和优美的绿化,比拉简直要陶醉了,站在原地迈不开腿,直到被村支书强拉到教务处报道。

        明朗的教室,每人都在使用的电子屏幕,有别于新村小学那简陋的设施,四周墙上那犹如艺术般的汉字,教室前面的投影仪,以及课桌里提供的书本,文具都让比拉对这里的学习充满了期望,尤其是听说在这里学习成绩前几位的还有一种叫做“奖学金”的东西,更让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这里拿到“奖学金”,然后寄回去,贴补家用。

        教室里差不多有40名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比如比拉的年龄是13岁,早到了该上中学的年纪,这里最小的孩子只有7岁。不过他们都开始交头接耳,用汉语交流,以打探对方的底。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汉字,然后面向全班同学:

        “一起读这句话。”

        教室里立即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我是中国人,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

        ……

        附录:《新村调查报告书》

        “……新村是一个特殊的村子,他有着特殊背景,就是对屠杀他们的帝国军的仇视以及对于我们的依赖性。从心理角度讲,在遭受帝国军杀戮后,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支持力量来保护他们,而我们给予他们这份力量,他们就会变成长期依附我们的存在。同时,他们长期居住于深山中,比较难以接触外界,只是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物质便利,也确定了这是我们在桃源星同化最容易,也是可以同化最彻底的部分,但是其他控制区的同化未必能有这么彻底,毕竟他们缺乏对帝国军刻骨铭心的仇恨……

        ……这种依靠建设,物质丰富带来的认同感在老一批人里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只是不要一步就把他们的生活提高到我们现有的生活水平,要一点点的给与,让他们一步一步的开始享受生活的便利,只要这种提高存在,他们对我们的依赖就会一步步加深,而当他们的生活达到和我们一样的时候,懂得使用网络,使用手机等现代化工具,他们就和我们完全一样了……

        ……对于他们的未成年人,我们必须把中国描写成天堂一样的地方,让孩子们从小就从小对中国产生向往,产生寄托,就像宗教信徒对于天堂的向往,并且一代代传下去,这样他们对中国的忠诚恐怕会远大于在国内的人……

        ……必须完成汉语普及,从他们第三代人起,就可以让他们的孩子和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提供我们所需要的现代化人才,并且融入社会只要他们能够融入社会,即使肤色发色不同,也可以让他们把对中国的认同一代代传下去,达到同化的目的……

        桃源星管理委员会137号调查员,新村村支部书记(姓名保密)”

(https://www.tbxsww.com/html/113/113553/3015760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ww.com.tb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