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我欲扬明 > 第十四章 忙中偷闲

?    隆重的迎驾仪式结束之后,尽管为了保证驻跸南京的圣驾安全,还有一队又一队全副武装的官兵在街道上日夜巡逻;历朝历代每个城市都不可能根绝的流民和乞丐依然不得不东躲西藏蛰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不敢重成群结队地出来乞食;这座六朝故都、江南第一大邑还是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和繁华甚至,由于大批的官员、军队随圣驾前来,市面上比以前为熙攘繁忙了,米粮菜蔬的价格也因为增添了不少人口而被抬高了不少

    南京的官绅百姓的生活尽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这座留都终于又一次迎来了大明王朝的皇帝驻跸,南京的居民也比以前为自豪起来而且,那种激动和兴奋的情绪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冲淡,各处酒肆茶社里,无论当日有没有得到官府衙门的特许,摆出香案对圣驾顶礼膜拜,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那天圣驾进城的盛况,为了争论某大人究竟走在第几排,或是作为天子仪仗的金瓜、节钺究竟重达几斤几两,不但要赌上一桌东道,还会吵个不亦乐乎,多年的朋友当众对骂甚至厮打在一起,闹到要撕扯着到衙门里去说理的地步

    不过,最适宜作为谈资的,还是两位内阁辅弼重臣——内阁辅严嵩和内阁资政夏言被晋封为太傅,成为朝廷文武百官之中,仅次于簪缨世家、太师英国公张茂的正一品三公其实,满朝文武官员和那些熟知朝廷掌故的士绅,得知严嵩随行护驾、夏言也一同陪侍皇上拜谒孝陵,就料到皇上会给他们加官晋爵;但当这个消息被刊载于朝廷邸报和《民报》公诸天下之后,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对于两位当朝大员同日位列三公,有人弹冠相庆,自然也有人酸溜溜地腹诽皇上应该“慎名器”,不宜封赏过滥,还有人则是对皇上如此不偏不倚地驾驭夏党严党而感到无比为难:两位大学士始终一般高低,日后若是起了纷争,我又该站在哪一边?

    这日午后,三个身穿绸衫、儒生打扮的人安步当车,从利涉桥那边走到了三山街其中一位约莫三十多岁的人一边走,一边笑道:“肃卿上次从泉州回京,虽说到过南都,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大概也没有机会领略南都的美境盛况”

    另一位年纪与他相仿的人应道:“其实,王先生有所不知在下那次回京,若非要沿途将红薯交给各地官府衙门试种,就要走海路了海上虽说风高浪大,只要船体坚固,再避开台风季节,当无问题再者,走海路比走陆路再转运河北上,要节省许多时日呢”

    先前说话的那人笑道:“呵呵,我知道你这么说的用意何在记得早在嘉靖二十六年,你就提出过漕运由河运改海运之议,但朝议以为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也就暂且搁下了这一搁,就是三年啊一来是因为改变那些固守祖制、不赞同漕运由河运改为海运的有司官员的陈腐观念,何其难哉;另一方面,前些年大力整治漕河,漕运由春秋两运改为冬运,勉强也能应付一时,我就不免有些懈怠了想必你高肃卿在心里嗔怪我谨慎有余,魄力不足啊”

    三人之中那位年轻一点的儒生接口说道:“漕运关乎国朝命脉,委实不能不谨慎从事,但如今我大明商贸日益繁盛,南北货运都走漕河,河道堵塞,码头拥挤,那条已历千年的运河眼看着就要不堪重负了我大明漕运由河运改为海运,已是势在必行”

    先前说话的那人点头说道:“太岳说的不错自嘉靖二十四年海运肃卿、志辅及江南游击军南下而始,这几年里,东海舰队南来北往,积累了大量的航海经验,对风潮海情也摸得比较清楚了,是到了改河运为海运的时候了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今年的冬运还是走运河为好但眼下正是解送夏赋时节,从北方给东海舰队调运军需粮秣就走海路,不要与漕船商船争道太岳回去以后拟旨,着内阁协调兵工总署和军需供应总署拟定海运方案,务必要小心,用成功范例来说服”

    看他们的衣着打扮,与南京市面上东游西逛的士人儒生并无差别但是,若是旁人听到这一番对白,即便不知道“肃卿”、“太岳”是当今朝廷炙手可热的两位年轻贵、天子近臣高拱、张居正的字号,也能从他们随口闲谈却商议的是国之大政听出来,这三人定然来头不小

    不错,他们正是大明天子、嘉靖帝朱厚熜和他的亲信爱臣高拱、张居正

    驻跸南京之后,朱厚熜仍按在北京时的规矩,每日御门听政、临朝议事虽说江南改稻为桑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苏松两府抑制豪强兼并的大幕刚刚拉开,还要时刻关注西洋那边佛郎机人的异动,朝廷诸般大事不可谓不多而且,既然要以主持江南乡试的名义调徐阶到南京来,北京那边只有次辅李春芳一人打理政务就显得力量单薄了些,马宪成便奉旨回京,统筹筹措、转运军需粮秣诸事如今他的身边,只有内阁辅严嵩和资政夏言两位辅弼重臣

    不过,夏言和严嵩刚刚被晋封为“三公”,又有皇上在身旁盯着,于情于理于势如今也都不敢随意生事置气他二人都是当今之世屈一指的宰辅之才,能和衷共济、同担国事,倒让朱厚熜这个皇帝省了不少心

    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日下了早朝,处理了手头的急务之后,他便兴致盎然地邀约高拱、张居正两人陪同自己微服出宫,游览这座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建国的六朝故都金陵城

    照朱厚熜的本意,到南京一趟,不可不去那享誉天下的秦淮河一游然而高拱、张居正都是方正君子,让他实在难以开口——高拱素来不好女色,而即便是当年曾在秦淮河留下风流往事,被世人编成戏文广为传唱的张居正,对此也是避讳莫深,遑论让他带着自己出入青楼楚馆朱厚熜也不好自讨没趣,一窥秦淮***的心愿,大概只能留待随同徐阶南下的严世藩抵达南京之后,才能了却了

    至于为何要来逛三山街,自然是因为此前闲谈之时,朱厚熜曾听张居正说过那里坊密布,他曾有意在那里选文批点换点银子,而且还险些被人当街“拉郎配”,令朱厚熜觉得十分好笑,也就记住了这个地名;而且,明年加开恩科的恩旨已经晓谕天下,今秋乡试的日期便很近了,这里势必聚集了大量选买时文的江南士子儒生,或许能从他们那里听到一鳞半爪关于改稻为桑及抑制豪强兼并的民谟

    一边闲谈一边信步前行,不一刻就到了三山街口,朱厚熜笑着打趣张居正说:“太岳,当日你求职未果,是因为南京伪明政权的那帮乱臣贼子只认银子,不认孔子,以你这样名满江南的大才子也只能抱璧向隅,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朝廷最重礼仪教化,又要加开恩科广取贤能之士,不若你再去求职,看能否觅得一个选席若是有人悉心揣摩你批点的文章而得以中举,岂不是你多了一个未曾谋面的门生?”

    张居正知道,眼前这位皇上最不看重的就是八股文章,认为两榜进士,取的都是乡愿,大开时务取士之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自然不会当真让自己选批时文,取中几个门生因此,他笑道:“在下至今没有得幸进科场,与天下英豪同场竞技,若论经学造诣、八股文章,当然比不上肃卿兄这位曾赴过琼林宴的正经进士要坐选席,为应试学子提供科场利器,当然非肃卿兄莫属了”

    高拱笑道:“太岳此言差矣在下虽未曾批过时文,却也知道,选本要买的好,须得选家有名气才行你张太岳少小便有‘神童’之名,弱冠之年是声震江南、名动天下只要亮出你的字号,那些坊还不争抢着聘你”

    听到高拱这么说,朱厚熜想起了另一个时空的文坛也是不论写的好坏,谁的名气大谁的就畅销,以致许多水平很高的专业作家虽说有作协一份死工资养着,不会象曹雪芹那样落魄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却也是;而某些名人,甭管能不能把句子写的通顺,出的照样大卖特卖,简直跟高拱说的一模一样……

    想到这里,他大笑起来:“哈哈哈肃卿说的不错,不管文章如何,到底还是名气为重啊”

    高拱、张居正都跟着笑了起来但是,张居正的心中却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愤懑,一来高拱所谓“神童”之称,分明是把他当成了后生晚辈;其二,高拱说他“弱冠之年是声震江南、名动天下”,其实是在暗讽他当年科场罢考、南都附逆的不臣往事,这是他心中永远的一块伤痕,也是他居官为宦最大的一块心病,高拱偏要在皇上面前提起,居心何其叵测,用意何其恶毒

    还有至关重要的第三点,那便是皇上所谓的“不论文章、只看名气”的观点,岂不是在说他的经学造诣不及高拱?看来,即便圣明如当今圣上者,亦不能对臣下一视同仁,还是要分个亲疏究其根源,皇上大概还是对当年的事情至今不能释怀……

(https://www.tbxsww.com/html/0/471/24898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ww.com.tbxsww.com